共享汽車也能異地借還車了
隨著共享概念的火爆,共享汽車也從試水慢慢變得普及。在省內,不僅福州、廈門這樣的中心城市馬路上看到共享汽車的頻次越來越高,沿海經濟發(fā)達縣城也出現(xiàn)共享汽車的身影。前不久,福州優(yōu)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聯(lián)合福建華強車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在福清市率先推出共享汽車分時租賃業(yè)務,并且與福州市區(qū)的借還車點聯(lián)網,可以異地取車、還車。
福州優(yōu)馳于今年4月在福州上線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平臺“優(yōu)馳出行”,在“分時租賃、智慧充電、智能停車、智能結算”等領域為用戶提供智能電動汽車服務。作為首個進入福清市的共享汽車品牌,優(yōu)馳在福清多個借還車點投放了數十輛新能源汽車,并與福州市區(qū)已投入使用的300多輛共享汽車以及80余個借還車點實現(xiàn)異地通取通還。當消費者有用車需求時,只需打開“優(yōu)馳出行”APP,并使用駕駛證和身份證注冊會員后,前往就近的網點選擇電量充足的車輛,點擊“立即用車”確認下單,即可開始用車。用車結束后,可在異地的借還車點還車,根據彈出菜單,支付相應金額,即可完成用車流程。
家住福清市陽下街道的陳閩航是個“90后”,他使用共享汽車已經將近5個月了。“我在福州軟件園工作,周末有時候會回福清陪父母住一兩天,共享汽車算起來應該有用了十幾二十次了吧,福州的幾個共享汽車品牌我都用過。”陳閩航告訴記者,“總體上看我覺得共享汽車還是比較劃算的,也比網約車或的士更方便、自由。像現(xiàn)在福州市區(qū)和福清市可以異地借還車,對我就更省錢了。我不想買車,因為一個月下來其實沒有幾天需要用到私家車的,大多數時候,自家的車停在那里,就等于是在耗錢。”
除了優(yōu)馳,國內汽車服務行業(yè)巨頭首汽旗下的共享汽車平臺“Gofun出行”近日也攜手奇瑞新能源汽車登陸福州。首汽集團常務副總經理高捷說,“Gofun出行”的用戶可以基于地理位置查找附近的共享汽車,導航直達。此外,他們在福州與華榕集團合作,由華榕集團提供停車保障,目前已經確定了50多個停車點以及2000多個可停共享汽車的咪表車位,隨后還將與國電等企業(yè)合作,繼續(xù)增加停車點和充電樁。
共享汽車能“閃租”“快還”嗎?
新能源、共享、智能汽車,科技的快速發(fā)展正讓綠色出行逐漸成為現(xiàn)實,在這個過程中,共享汽車一直處于“風口”上。近日,交通運輸部、住建部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促進小微型客車租賃健康發(fā)展的指導意見》(下簡稱《指導意見》),鼓勵用信用模式替代押金管理,讓信用良好的消費者享受到低押金,甚至免押金的服務;鼓勵人流密集區(qū)域的公共停車場為分時租賃車輛停放提供便利,通過停車費優(yōu)惠等方式,推動在城市路內停車泊位的“隨取隨還”。
在相關政策的鼓勵下,具備節(jié)約成本、減少排放、釋放城市空間等優(yōu)勢的共享汽車行業(yè)逐步進入快速發(fā)展時代。相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經營共享汽車的企業(yè)已達40余家,投放共享汽車總數逾4萬輛,其中95%以上為新能源車。拿起手機搜索應用商店,與共享汽車相關的APP超過了70個。
羅蘭貝格發(fā)布的《2018年中國汽車共享出行市場分析預測報告》描繪了行業(yè)發(fā)展的廣闊前景:中國汽車共享用戶直接需求將由2015年的每天816萬次,快速增長至2018年的每天3700萬次,潛在市場容量則有望達到1.8萬億元。
然而,現(xiàn)實中,共享汽車還是不能做到像共享單車那樣便捷的借還車。由于電動汽車需要充電,它必須擁有合適的停車點,不可能像共享單車一樣用完直接停在路邊白線內即可。
城市交通專家表示,共享汽車在某種程度上承擔社會公共服務的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城市私人小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趨勢,提高道路和停車資源的利用率,因此,在道路和停車資源上適當向共享汽車傾斜也是合理的。
對此,《指導意見》明確鼓勵城市商業(yè)中心、政務中心等人流密集區(qū)域的公共停車場為分時租賃車輛停放提供便利;探索通過優(yōu)惠城市路內停車費等措施,推動租賃車輛在依法劃設的城市路內停車泊位停放,在不增加城市道路擁堵、不影響其他社會車輛停放的情況下,提高路內停車泊位的使用效率和租賃車輛使用便利度。
據了解,目前我省已有部分地市正在積極探索,通過企業(yè)與當地政府簽訂協(xié)議,只需共享汽車運營商每年繳納一定的固定費用,其車輛即可在市區(qū)內合法劃設的道路停車位免費停放。
共享汽車若普及,你還買車嗎?
福建華強車業(yè)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鄭立強表示,共享汽車作為一種新型出行方式,在方便群眾的同時,也能有效降低出行成本、節(jié)約停車資源、提高車輛利用率、減少道路占用,這些都是共享汽車具備的先天優(yōu)勢,其中電動共享汽車還具有突出的環(huán)保效益,能降低對能源的依賴性,實現(xiàn)節(jié)能環(huán)保的目的。
相關研究數據證明,一輛正常使用的共享汽車,其利用率等同于10~12輛私家車,這意味著每增加一輛電動共享汽車,就能減少10~12輛普通私家車的排放。
陳閩航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福州,由于上下班高峰期擁堵以及停車難等因素影響,大多數人即使家有私家車,也很少每天在市內駕駛。除了節(jié)假日出游,平常時間一周能使用2~3次、每次行駛1~2小時的就算“頻繁用車”了。這樣的使用頻率,換作租賃共享汽車,每周總的費用也就100元左右。而養(yǎng)一輛私家車,購車的資金投入,加上例行保養(yǎng)、保險、維修費還有油費、停車費等,一年少說也要萬把塊錢。“我相信,當共享汽車的密度和數量越來越多的時候,便利性越來越強,一部分人肯定會考慮放棄購買私家車。”
相關鏈接>>>
國外共享汽車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
在北美和歐洲市場,共享汽車業(yè)務已經相對發(fā)達和完善。目前,國外主流的共享汽車服務方式可以分為三類——P2P、B2C、NFP。
P2P的運營商只提供平臺,用戶可自主上傳自己的車輛信息,并通過平臺對外出租;B2C與目前國內共享單車的運營模式相同,車輛由運營商所有,并由運營商統(tǒng)一調配;NFP的運營方式與B2C差別不大,但其主要由政府機構和非營利組織主導,本質上不以營利為目的,旨在呼吁環(huán)保,所以消費者所需支付的費用最低。
一項針對北美市場的調查顯示,共享汽車服務平臺的注冊用戶中,約有1/4的人賣掉了自己的汽車,更多的人則推遲了購車計劃。因為據推算,一輛共享汽車可以替代10~12輛私家車,空出9~11個停車位。
但共享汽車在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也面臨一些棘手的問題,停車位就是絆腳石之一。一些共享汽車運營商除了購買停車位之外,還會租用街邊和商場的公用停車位,以滿足顧客的停取車需求。規(guī)模較大的共享汽車運營商雖然已經部分實現(xiàn)異地借還車,但距離真正意義上的“隨用、隨取、隨停”目標仍有很長一段距離。因為要實現(xiàn)“隨用、隨取、隨停”,除了需要足夠的停車位,還需要足夠的車輛和足夠精確的定位,以及足夠迅速的調度。
發(fā)達地區(qū)的共享汽車運營商正在探索解決以上問題的另一個出路——自動智能駕駛汽車。只需在手機上輕輕一點,汽車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通俗一點講,就是不用司機的出租車。不過,這一技術推廣起來還需一段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