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11月1日訊 據(jù)閩西新聞網(wǎng)報道,一位29歲的弱女子,面對丈夫因公殉職留下4歲的兒子和一雙年邁的父母,還有一大筆購房時欠下的債務。如果是你,你的人生將作何選擇?2009年,就是在這樣的境遇中,上杭實驗小學的溫金娥老師做出了令人欽佩的舉動:帶著兒子、公婆一起改嫁……
時光荏苒,七年過去了,溫金娥和她的家人近況如何?10月28日,我們進行了采訪。
對公婆,她是替夫盡孝的好兒媳
扎著一頭干練的馬尾,衣著樸素大方、笑容可掬,舉手投足都顯露出一股慈祥與溫婉……這是溫金娥給我們的第一印象。
說起金娥對公婆的孝敬、對家人的關愛,認識她的人沒有不稱贊的。自從嫁入丘家至今,十幾年來,她和公公婆婆朝夕相處,從沒紅過一次臉,也從未起過爭執(zhí)。2006年,公公查出膀胱癌,在龍巖市區(qū)住院做手術。一個多月里,金娥與親人們輪流給老人喂飯、翻身、端屎端尿……同病房的人都以為她是丘老的親閨女,當?shù)弥莾合睍r,眾人無不夸贊。
2007年,前夫不幸離世后,金娥柔弱的肩膀撐起了整個家。一次,婆婆被一輛摩托車撞傷,牙齒一個不剩,臉和嘴腫得連眼睛都睜不開。金娥每天用榨汁機把飯菜、水果攪成泥用吸管喂婆婆吃下。
溫金娥不但把前夫的父母照顧得很好,對現(xiàn)在丈夫家的老人也是同樣的孝順。丈夫在鄉(xiāng)下工作,平時很少回家,金娥一有空就陪幾個老人聊天,給他們購買生活用品,幾個老人在她的感染下互敬互愛,和和美美,其樂融融。
對姑嫂,她是知書達理的好姊妹
“大家常說姑嫂不好相處,這在我們家卻不存在。我和嫂嫂就像親姐妹一樣好。”溫金娥的大姑子對我們說。
大姑子常年在龍巖打工,她的兒子從小學三年級到高中就寄養(yǎng)在溫金娥家中。小學階段,金娥每天接送他上下學,照顧他的生活起居,輔導他的學習。如今,大外甥已在廈門工作,每次回到上杭,心懷感恩,第一件事就是去金娥家,看望外公外婆、舅媽。
2009年,二姑子帶著兩個女兒來投奔金娥。那時,不到一百平方米的家里住著9個人,孩子沒地方寫作業(yè),金娥就在自己臥室里擺上沙發(fā)床,每天晚上先把床收起來,擺上課桌陪孩子們做功課。
“用上杭的本土話說,金娥就是點著火把都找不著的好嫂子。”小姑子感慨道。
對兒女,她是言傳身教的好母親
溫金娥對兒子和如今的女兒一視同仁,分外用心。從小到大,從生活到學習,傾注了無限關愛。同時她不忘言傳身教,教育孩子做一個有善心、有愛心、有孝心的人。
溫金娥說,女兒今年上大二了,特別懂事孝順,母女倆時常通過視頻、電話溝通交流感情。而正讀初三的兒子,從小耳濡目染,也養(yǎng)成了懂事的習慣。他做完功課后也時常陪老人聊天解悶,父母還沒下班時,他會主動去做飯、洗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家和才能萬事興……”中華民族傳統(tǒng)家庭美德在溫金娥身上得到了鮮活展現(xiàn)。這個由三個不同血脈組成的大家庭,正相互用真情溫暖身邊的每一個人,用無私的大愛奏響家庭和美的樂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