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別把這當一句廢話。
然而,仍有許多人無視“風險”二字,一頭扎進股市,甚至不擇手段進行非法集資,儲某正是如此,沉迷炒股導致債務纏身,最終因詐騙1730余萬元被江北區(qū)人民檢察院依法提起公訴。
現(xiàn)代金報 通訊員 葉景 記者 陳嫣然
不甘“小炒怡情”,開始向親友借錢
儲某,60周歲,寧波人,1999年從部隊轉(zhuǎn)業(yè),被分配到寧波某國有銀行工作。工作之余,他迷上了炒股。
起初,儲某用自己的錢炒股,收益不錯,后來膽子大了,想掙得更多些,就用家人錢炒股,利潤很可觀。儲某覺得,炒股不失為發(fā)家致富的好路子。他決定,找更多的錢,大干一場,好好賺一筆。
可是,上哪找錢呢?
儲某靈光一閃,想著利用自己身份,借口有高額利息投資渠道,從身邊親朋好友騙些資金來投入股市。
原來,轉(zhuǎn)業(yè)后的儲某在該銀行里享受副調(diào)研員待遇,算是銀行中高層。所以,在親友往來中,他總是有意無意談起自己的工作,顯露自己的領導地位,讓親友誤以為他是銀行副行長,有許多系統(tǒng)內(nèi)部的投資門路。
2011年起,儲某多次虛構(gòu)工程項目、銀行轉(zhuǎn)貸增貸等投資渠道,并許以高額利息,向鄭某、袁某、成某等親朋好友“借”來約900萬元人民幣進行配資炒股。這種炒股方式放大了交易比例,擴大了交易風險。
利用職務借投資之名,騙千萬元炒股
配資炒股。儲某一頭載進去,再難脫身。
由于當時股市持續(xù)低迷,又加上自身操作不當,漸漸的,資金虧損越來越厲害。
儲某急了,這時,他遇到了周某,兩人相識二十多年,是老朋友了。
周某經(jīng)營手機賣場生意,知道儲某在金融系統(tǒng)工作,有高額利息的借貸、轉(zhuǎn)貸等投資渠道,表示自己有不少閑錢,想要投資。經(jīng)過協(xié)商,他們一拍即合。
2014年3月,周某先后兩次向儲某匯款共計人民幣310萬元。儲某將收到的錢大部分都用在了股市投資上,并向周某支付1%/20天的利潤。一段時間下來,周某對收益非常滿意,對儲某也越來越信任,最多時候,他共向儲某匯款2054萬元。
2015年上半年,周某找到儲某,表示要撤資,但儲某炒股之路并不順,賠得越來越多,漏洞也越來越大,根本無力償還周某的千萬資金。
于是,他開始“拆東墻補西墻”,2015年3月至7月,他以同樣理由向張某、文某、姚某等7名被害人騙得人民幣近400萬元,用于支付周某等幾個被害人的本金和利息,但亡羊補牢,為時晚矣。
眼看補不上窟窿,他向公安投案自首
2015年8月,儲某向公安機關(guān)投案,供述了主要犯罪事實。
據(jù)統(tǒng)計,截至儲某投案自首,仍有13名被害人共計1733.69萬元巨款無法追回。除去周某的889.95萬元,其他被害者被騙資金從11萬到180萬元不等。他們有的是生意人,有的是教師、有的是公務員,有的人甚至根本沒有多余閑錢,而是將自有住宅抵押貸款后把錢交給儲某投資。
直到東窗事發(fā),儲某才幡然悔悟,他在自首書中寫道:“如今我淚流滿面、悔恨交加、后悔莫及。對不起人民對不起黨,對不起領導,對不起年邁的母親,對不起支持和幫助我的親朋好友……”但等待他的,終將是法律的制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