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天內(nèi),樂視怕是都很難淡出人們的關注。特別是今天的一則假消息,稱軟銀集團將出資200億美元全力投資賈躍亭的樂視,這個刷屏的帖子,沒過多久,就被證實了是假消息。

傳言歸傳言,調侃歸調侃,樂視的債務真相,確實關系到各銀行各債權方,更關系到樂視自身,券商中國記者今日再來厘清背后關系。
券商中國記者仔細查閱樂視網(wǎng)過往公開信息資料發(fā)現(xiàn),包括至少中信銀行、興業(yè)銀行、浙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寧波銀行、北京銀行、平安銀行、恒豐銀行北京分行、江蘇銀行北京分行、華夏銀行北京分行、天津銀行豐臺銀行等國內(nèi)主要商業(yè)銀行,曾與或正與樂視一直保持長期合作伙伴關系。值得注意的是,樂視對寧波銀行的貸款已于去年末全數(shù)還本付息,不存在風險敞口情況。
風口浪尖上的中信銀行終于在券商中國發(fā)稿前給出了回應——
2016年我行對樂視發(fā)放了一筆貸款,有房產(chǎn)抵押和股權質押擔保,以及賈躍亭先生的連帶責任擔保,目前貸款還在執(zhí)行中。我們將持續(xù)關注該筆貸款的最新進展情況。
機構撇清債務干系
因樂視干涸的流動性而陷入債務黑洞的金融機構,正以不同方式緊急自查風險敞口——比如平安銀行在昨日就緊急召開了內(nèi)部會議,厘清風險并商討保全對策。
但那個市場最感興趣的問題還是沒得到答案——樂視對金融機構的全部債務到底有多大?流動性吃緊下怎么補缺口?
而市場對于銀行“落井下石”的指責并不公允,有一個最客觀事實,那就是銀行并沒有抽貸斷貸,唯一一家采取“主動措施”的招行,也是在貸款實質性逾期之后啟動的保全之策。
還有哪些銀行?會跟風“采取措施”嗎?券商中國記者極盡努力,從一些公開的、但不為留意的信息里,梳理這些可能陷入債務黑洞里的債權行。
券商中國記者在《何止12億,樂視再遭凍結160億!債權行不止招商銀行(23.260, -0.70, -2.92%),平安銀行或涉數(shù)十億敞口,最怕債權人跟風》中曾提及,樂視網(wǎng)原定于去年發(fā)行、后又取消的20億元公司債,但在交易所網(wǎng)站上,記者還能找到這筆公司債的募集說明書申報稿,這份募集說明書提供的信息很關鍵:
?。òl(fā)行人)樂視網(wǎng)資信狀況良好,與建設銀行、平安銀行、中信銀行等國內(nèi)主要商業(yè)銀行一直保持長期合作伙伴關系,間接融資渠道暢通,截至2016年上半年末,樂視網(wǎng)從國內(nèi)各家銀行獲得的各類銀行授信總額為24.2億,其中已使用22.4億元,未使用1.8億元。表格上列舉了12家銀行(中信、興業(yè)、浙商、建行、中行、寧波、北京、平安、恒豐、江蘇、華夏、天津),而樂視網(wǎng)對這12家銀行給予的授信使用率,達到92.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