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張莊的村民來說,這兩年的收入增長,真可以用坐火箭來形容。過去,勤勞的張莊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耘著腳下的土地,然而每畝地的收入只有兩三百元,現在,種莊稼種草皮的土地上種起了鐵皮石斛和生態(tài)果蔬,農田變成了莊園,收入翻了接近6倍,張莊人不僅成為“莊園主”,還當上了股東。是什么讓張莊短時間實現了“景美”、“民富”?我們一起來看張莊村民陳勇堅的“締造致富經”。
臺海網見習記者 林子健 記者 袁桂鳳 文/圖

黝黑的皮膚、結實的身板,陳勇堅的臉上透著張莊人的勤勞和質樸
村民陳勇堅,和張莊大多數村民一樣,他的農田位于碧溪旁,過去主要用于種植草皮,每畝的收入在300元左右,靠天吃飯,碧溪漲水的時候,他的土地就會被淹沒,草皮死光,收入暗淡。
2015年,張莊開展“美麗廈門 共同締造”,陳勇堅看到創(chuàng)業(yè)致富的機遇,他琢磨著:如果農民把土地出租給寶生園,加入寶生園果蔬專業(yè)合作社,成為股東,按照出租土地面積比例進行分紅,農民們不僅可以實現創(chuàng)收,還可以到寶生園打工,解決就業(yè)問題。
“這年頭啊,要想共同締造締造得好,要想鄉(xiāng)親們富起來,沒點經濟頭腦哪行???”陳勇堅笑呵呵地說,說干就干,很快他將自家14.2畝農田租給寶生園,原本種草皮的地,建起了開心農場,種上了經濟作物,城里人到這里一看,覺得即生態(tài)又環(huán)保,便來領養(yǎng)這片土地,自己耕作經營,定期付給陳勇堅租金。一來二去,算盤一打不得了,“過去一畝地才租三百元,而現在,一畝地的租金就有1700,翻了接近6倍啊,這14畝地一年下來能拿到20000多呢!”陳勇堅自豪地說,現在自己不僅能拿到土地租金,年底還有分紅,而且還能領工資,算下來,一年的收入有了可觀的增長。
看到陳勇堅的創(chuàng)業(yè)帶來的收益,大伙紛紛豎起大拇指,也從中看到了共同締造是如何實現“百姓富”的,慢慢地,越來越多的村民跟隨陳勇堅的步伐,積極找尋“締造商機”,建設家園同時實現致富。
村民很快行動起來,2畝、3畝、5畝,把土地出租出去,換來每年的租金和分紅,目前張莊里陳勇堅這樣加入寶生園果蔬專業(yè)合作社的農民共78戶,占了張莊自然村農戶數的一半以上,土地面積達到了105畝。
“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們都拿到了股份,他們有的做起了員工,有的干起了產品包裝,有的替領養(yǎng)者維護土地,碧溪也在大家的努力下整治好了,過去一漲水就顆粒無收的日子一去不復返。”陳勇堅表示,通過土地出租入股的方式,算上工資、租金和分紅,寶生園每年給村里帶來的總收入達到五六十萬。
現在村民土地收入平均提高了好幾倍,看著成片的鐵皮石斛和金線蓮,摸著鼓鼓的錢包,村民自然笑開花,紛紛夸“領頭羊”陳勇堅的榜樣力量大,陳勇堅則謙虛地說:“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我很開心我可以帶領大家一起致富了,一起為家鄉(xiāng)共同締造出力。”
“原來村子里草比人高,沒有人愿意來,現在大家有錢了,村子也因為締造越來越美?!标愑聢灾钢鬯⒁恍碌膲Ρ谡f道,“現在啊,每到節(jié)假日,我們就把賺來的錢拿去買小禮物送給大家,給大家發(fā)發(fā)紅包,來著老人出去玩,老人們現在一個勁夸我們孝順呢?!?/P>
隨著張莊旅游資源項目開發(fā),陳勇堅早已不滿足土地出租帶來的收入,而是醞釀著更大的計劃:他打算和村民們協(xié)商,將房屋改建成民宿。他說:“村子里不是正在發(fā)展旅游嗎?把民宿搞起來,旅游產業(yè)才能更好發(fā)展,同時收入還能更上一層樓。”鄉(xiāng)親們笑他:“陳勇堅你真是個‘財迷’啊,處處想到錢?!标愑聢詣t笑說:“張莊啊,需要我這樣的‘財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