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人都會經(jīng)歷孤獨,都會費盡心力地去尋找那個說得上話的人,《一句頂一萬句》恰恰利用了小人物的無奈,書寫了小人物心中的“委屈”。
近日著名作家劉震云受邀參加了央視的《朗讀者》節(jié)目,他在眾多作品中選擇了朗讀自己剛被翻拍成電影的《一句頂一萬句》。

人人都會經(jīng)歷孤獨,都會費盡心力地去尋找那個說得上話的人,這部作品恰恰利用了小人物的無奈,書寫了小人物心中的“委屈”。
別看劉震云老師長了一張嚴肅刻板的“作家臉”,作品也都帶有濃厚的文學色彩,其實在熒幕之外的生活里,他還是個幽默的萌叔。

在與董卿閑聊的時候,圍繞第一次這個主題,劉震云的發(fā)言讓人忍俊不禁。
董卿:“您第一篇作品,發(fā)表在什么地方?”
劉震云:“《安徽文學》。”
董卿:“那第一次的稿費有多少呢,后來您用在哪兒了?”
劉震云:“七十多塊錢,用來請女朋友吃飯。”
沒想到劉老師曾經(jīng)也是個“浪漫”人,第一筆工資就貢獻給了偉大的愛情事業(yè),但是接下來他的發(fā)言卻又讓小編大跌眼鏡。
原來當時劉老師為了討女友歡心,選擇了一家浪漫的西餐廳,卻沒想到吃完才發(fā)現(xiàn)自己沒帶錢。

董卿問道:“當時你怎么好意思呢?”
只見他擦了下鼻子似有委屈地說:“我沒錢嘛。”
董卿:“沒錢可以散散步,溜達溜達啊。”
劉震云:“當時已經(jīng)溜達一下午了啊。”
沒想到小編還能在節(jié)目里看到劉老師如此可愛的一面,果然每個男人心里都藏著一個小孩兒,劉老師也不能例外。
除此之外,劉老師也在其他方面展現(xiàn)了他自帶 “萌氣”的劉氏幽默。
在節(jié)目里他朗讀了私塾先生老汪的故事,并以不同的視角解讀被“誤讀”了千年的《論語》經(jīng)典名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
如講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徒兒們以為遠道來了朋友,孔子高興,而老汪說高興個啥呀,恰恰是圣人傷了心,如果身邊有朋友,心里的話都說完了,遠道來個人,不是添堵嗎?恰恰是身邊沒朋友,才把這個遠道來的人當朋友呢;這個遠道來的人,是不是朋友,還兩說著呢;只不過借著這話兒,拐著彎罵人罷了。
他的這番解讀被摘入2015年全國高考文學類文本閱讀題,計25分。
其實,說的著和說不著,不在于話語量,而在那些特別的一句話本身,就像臧克家先生說的,有的人活著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其實書和電影,都是為了讓那些應(yīng)該再活一回的人,重新在書里和電影里永遠地活下去。也許,正因為抱著這樣的理念,劉震云老師才能書寫諸多的經(jīng)典之作。
《一句頂一萬句》已被被譯為英、德、法、日、韓、俄、捷克、瑞典、西班牙等多個語種。

2015年,劉震云的《一句頂一萬句》、《手機》阿拉伯文出版創(chuàng)造了一項文化紀錄——由埃及、黎巴嫩、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四個阿拉伯國家的出版社同時出版,這在中阿文化交流史上還是首次。

2017年,他的《溫故一九四二》再刷紀錄,將于4月26號于埃及、黎巴嫩、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斯、伊拉克六個阿拉伯國家出版社出版,在阿布扎比國際書展開幕式做全球首發(fā)。
這次更大的驚喜是這本書會有聲音版,上阿布扎比書展的官方網(wǎng)站或下載APP就可以免費聽到很溫柔的阿拉伯聲音,講述劉震云的《溫故一九四二》和《頭人》兩部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