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謁二公祠 賦詩尊名士
九日山是唐代秦系、姜公輔二賢隱居之處。秦系(約724年—810年),字公緒,唐越州會(huì)稽(今浙江紹興市)人,著名詩人。姜公輔(?—805年),唐愛州日南(今越南定安縣)人,安史之亂后曾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被貶。九日山上古有祀二人的“二公祠”。王十朋素來景仰姜秦二公,擬拜謁姜秦二公祠??梢坏届魞?nèi),才發(fā)現(xiàn)祠被改為前任知州的生祠,額名也更改了,姜秦二公的像也被移到西峰石佛巖內(nèi)。王十朋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賦《姜秦像(并序)》詩:“郡侯不識(shí)國元?jiǎng)?,釋子那知姜與秦。隱士有靈應(yīng)撫掌,相公死亦不容身。”王十朋與知賀州的晉江人陳知柔有交往,稱贊其“胸中包古今,筆下真有神”。 王十朋讀過陳知柔題姜秦二公祠的詩后,即再賦《次韻陳賀州題姜秦二公祠》二首?!督┫唷吩娫疲?ldquo;姓名端合上麒麟,當(dāng)世那知相是真。遺冢尚余封馬鬣,孤忠曾記犯龍鱗。三巴流落知音士,九日追陪避世人。精爽不迷祠宇復(fù),儼然唐室舊冠巾。”以志紀(jì)念。北宋慶歷五年(1045年),福建提刑觀察使蘇才翁登上西峰,在秦君亭左邊峭壁題刻“高士峰”三字。乾道六年(1170年),王十朋與友人游西峰,謁秦君亭。他欽佩秦系的詩才和為人,重修秦君亭,賦《秦君亭》詩:“山中高隱欲逃名,不謂名隨隱處成。鑿石一泓詩數(shù)首,也曾攻破五言城。”
九日山石佛巖位于西峰頂。北宋乾德三年(965年),節(jié)度使陳洪進(jìn)倡議將西峰頂上一塊天然巨石鐫刻成一尊阿彌陀佛像。石像(含須彌座)高7.5米,肩寬1.86米,后人稱此地為“石佛巖”,姜秦二公像也曾被祀于此。王十朋瞻仰石佛后撰《石佛》詩:“臥草埋云不記秋,忽然成佛坐巖幽。紛紛香火來求福,不悟前時(shí)是石頭。”
北宋慶歷四年(1044年),內(nèi)相蘇紳游九日山東峰,在巖壁上題刻“姜相峰”三字,藉以表達(dá)對(duì)姜公輔的崇敬。120多年后,王十朋游姜相峰時(shí)賦《姜相峰》詩:“相國忠如宋廣平,危言流落晉江城。天資自直無心賣,何事青山亦得名。”在拜謁九日山下的姜相墓后,王十朋若有所思,手書《寄南安鹿宰》詩:“春秋重復(fù)古,二賢還舊祠。直道不終廢,高風(fēng)宜見思。古墓出荊榛,孤亭起頹隳。更將碧紗籠,覆護(hù)端明詩。”此后,王十朋主持修繕了姜相墓,對(duì)于前賢的誠摯敬意,盡在不言中。

東湖二公亭是為紀(jì)念唐刺史席相、別駕姜公輔而修建。

九日山上的《重修秦君亭記》碑記載了秦君的事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