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利
納蘭性德,這個聽起來就很唯美的名字,不論是在詩人生活的那個時代,還是在當下的網(wǎng)絡時代都受到極大的追捧。納蘭性德是清代最著名的詞人之一,《清史稿》稱:“性德善詩,尤長倚聲。遍涉南唐、北宋諸家,窮極要眇。所著飲水、側(cè)帽二集、清新秀雋,自然超逸。”納蘭性德與曹貞吉、顧貞觀合稱“京華三絕”,又與朱彝尊、陳維崧并稱“詞家三絕”,又與項鴻祚、蔣春霖三家鼎立,被譽為“詞人之詞”。著名詞論家況周頤則推譽其為“國初第一詞人”,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更是給予他“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的高度評價。納蘭性德的作品甚至遠播朝鮮,高麗使臣徐良崎在讀到納蘭的詞作后贊嘆說“誰料曉風殘月后,而今重見柳屯田”。這樣的評價不可謂不高,意思是納蘭性德堪與北宋大詞人柳永比肩。也許有人不知道,如此優(yōu)秀的一位大詞人,竟然為秦皇島留下多首吟詠秦皇島地區(qū)風物景致的作品,焉得不驚喜?這實在是秦皇島之幸,讓我們一同走近納蘭性德,感受納蘭性德筆下的秦皇島。

《通志堂集》(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家家爭唱飲水詞】
納蘭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原名成德,出身滿洲貴族,隸屬滿洲正黃旗。納蘭生于權(quán)貴之家,其父為康熙朝武英殿大學士納蘭明珠。明珠乃康熙朝重臣,曾先后擔任刑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書、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師等職,他官居內(nèi)閣十三年,“掌儀天下之政”,在議撤三藩,抗御外敵等重大事件中,起到了積極作用。納蘭生長在北京,天資早慧,聰穎過人,長而博通經(jīng)史,詩文兼工,尤好填詞,著述宏富。康熙十五年(1676)賜進士出身,后授三等侍衛(wèi),循進一等,護駕康熙帝左右。納蘭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病故,年僅31歲。納蘭性德的詞集最初名為《側(cè)帽詞》,后又更名為《飲水詞》。在納蘭性德卒后的康熙三十年(1691),徐乾學編其詩文筆記為《通志堂集》二十卷,收錄納蘭詞作300首。同年,張純修刻《飲水詩詞集》三卷,收詞作303首,前述二書皆由顧貞觀閱定。納蘭性德的詞作真摯自然,擅用白描,不事雕琢,打破了元明兩代的沉寂,并且一掃柔靡之風,為沉落多年的詞壇注入了一股生機和活力。納蘭性德的原配盧氏早亡,因此他寫下許多悼亡詞,皆執(zhí)著纏綿,幽艷哀斷。納蘭詞最大特點是自然真切,哀感頑艷,婉麗凄清,纖塵不染。其艷麗處得明末王次回處頗多,王次回以“喜作艷詩而工”聞名,清代吳雷發(fā)在《香天談藪》中對王次回的評價更是臻于極致:“香奩艷體,至王次回《疑雨集》而極,實度越溫李。”后世許多詩人都受其沾溉。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云:“竹垞以學勝,迦陵以才勝,容若以情勝。”可謂切中肯綮。

《飲水詩詞集》(2019年,中國書店)
納蘭性德作為一代詞人,知名度極高,可謂清詞中興的典范人物。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梁啟超在《淥水亭雜識·跋》中評價納蘭說:“容若小詞,直追李主。”他的名句流傳之多,在同時代詞家中也罕有敵手,如“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無不纏綿悱惻,窮極要眇,婉麗清新。說納蘭性德是清代以來影響最大、讀者最多的詞人恐怕也并不為過。納蘭辭世不久,他的好朋友曹寅就有“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題楝亭夜話圖》)的說法。曹寅是誰?曹寅就是《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擔任江寧織造,主持刊刻《全唐詩》《佩文韻府》等書,康熙帝先后六次南巡,其中四次皆住曹寅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