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于甘肅簡牘博物館的敦煌懸泉置遺址文物,正反面分別刻有 “忠”字與“情”字(2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睿 攝
在甘肅簡牘博物館內,一個刻有“忠”“情”二字的木制“圓蓋”引人遐想連篇。專家表示,這件尚未向外界公布的文物,可能蘊含著兩千多年前古人的情感糾結。
甘肅簡牘博物館整理研究部主任肖從禮介紹,該文物出土于敦煌懸泉置遺址,直徑為5.3厘米,厚度為1.5厘米,兩面分刻有“忠”“情”二字,邊緣并不規(guī)整。專家推測,它或許是一個常見器皿的蓋子。
“漢代民眾多不識字,刻字之人更可能是一位有文化的官吏。他可能在隨身使用的器皿蓋上刻下所思所想。”肖從禮說,“情”字在漢簡中并不常見,其中可能蘊含古人戍守邊地忠孝難兩全的糾結,也可能是作為愛情信物,象征對愛情的忠貞不渝。
甘肅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也是漢代屯兵戍邊之所。河西走廊朔風如刀,卻斬不斷兒女情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