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崖造像淹沒水下36年重見天日
“白河佛爺灣摩崖造像”系普查登記文物項目 文物部門正開展調(diào)查研究
多年淹沒在水庫中,“白河佛爺灣摩崖造像”因此被披上了一層神秘面紗。近期,延慶區(qū)白河堡水庫持續(xù)向下游輸水,隨著水位降低,這組摩崖造像漸漸露出水面。據(jù)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這是白河堡水庫蓄水36年以來,佛爺灣摩崖造像的首次“現(xiàn)身”。

白河堡水庫“佛爺灣”全景
隱沒36年 摩崖造像“現(xiàn)身”
白河堡水庫位于延慶區(qū)東北部,距離北京市區(qū)約110公里。近日,北青報記者走訪白河堡水庫,乘巡邏船行至一處名為“佛爺灣”的水域,在一塊花崗巖崖壁上見到了“出水”不久的摩崖造像。
三尊淺浮雕造像并列于同一塊巖石上,形制體量相當(dāng),均為坐式,每尊高約1.7米、寬約0.8米。左側(cè)石像漫漶不清;中間石像隱約可以看出輪廓;右側(cè)石像保存相對較好,石像雙耳垂肩,短頸,身著通肩大衣,裙于胸前打結(jié),雙手交于腹前,陰線勾勒衣褶,下承蓮花寶座,背后有浮雕的頭光和背光。石像前擺放著新鮮的蘋果,系水庫工作人員供奉。北青報記者注意到,石像周圍存在明顯的斧鑿痕,以及安插木樁用的方孔和圓孔。右側(cè)石像上端的斧鑿痕中,刻有“石匠”二字;佛像左下方的刻字較為模糊,能辨識出來的只有“安、馬”兩個字。兩處字體都比較隨意。

摩崖造像旁尚存“安、馬”二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