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國鵬
廈門李女士:我一個半月前開開心心辦了公共自行車卡,發(fā)現只有白鷺洲附近才有自行車道。其他地方,能讓自行車平穩(wěn)行走的道路不多,大多是行人走的路,有的路段石板掀起,對騎自行車的人而言算是路障了。(6月25日《海峽導報》)
世上最令人扼腕嘆息的不是千里馬不常有,也不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而是千里馬雖然遇到了伯樂卻因為沒有馳騁空間而只能“駢死于槽櫪之間”。具體有多悲催,問問一些騎著公共自行車的市民就知道了。
拔劍四顧心茫然不是因為無敵而覺得人生寂寞如雪,而是因為這路的確讓人無語。原以為影響公共自行車使用的是還車難等經常被曝光吐槽的問題,現在才知道還得加上一個缺少自行車道。可能廈門還有自行車道,李女士沒有發(fā)現,但即使如此,也難以掩蓋自行車道缺乏的現實。抱怨從來不是目的,吐槽也不僅僅是為了發(fā)發(fā)牢騷,而是希望問題能盡快得到解決。好馬有了,可別因為沒有好路而不得騎。再不濟,也請把人行道修得平整一些,讓市民騎車借道時不至于“一步一個坎”,甚至是“山重水復已無路”。好吧,天下事就是這么湊巧,明明說著公共自行車,卻一不小心又有了個要求關心人行道的理由,不說了,請看著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