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沛
新年各色盤點,廈門有個亮得不得了的地方,那就是去年的財政總收入超過一千個億。
在整個經(jīng)濟形勢進入新常態(tài)的背景下,廈門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財政收入不但從總量上說首次站上千億新臺階,而且縱比一下,也增長了10.2%,其中地方級收入的增長更是達到11.5%。將這成績放在各地都是值得驕傲的,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廈門的經(jīng)濟仍然充滿著活力與希望。
不過,財政收入上千億對于廈門來說只是遲早的事。其實更值得一提的是會花錢:民生支出占比超70%,增長21.2%,其中教育支出增長9%,社會保障和就業(yè)支出增長20.9%,醫(yī)療衛(wèi)生支出增長10.4%,科學(xué)技術(shù)支出增長22.6%。
同時三公消費則大幅下降近50%,這樣的下降跟民生開支的增長相得益彰,讓人對廈門,甚至對整個社會的未來充滿期待。
一個家庭、一個地區(qū)、一個國家都既需要充分開源、多掙錢,同時還要善于將掙到的錢用好,既保障重點,又兼顧合理開銷的方方面面。家庭就不用說了,對于一個地區(qū)、一個國家來說,替群眾花錢,還必須憑良心去花,對于可有可無的開銷,盡可能不開銷,堅決避免花冤枉錢。廈門過去一年的收支大賬,正體現(xiàn)出了這樣的特點。
能掙是“力氣活”,花好是“良心活”。將兩份活都做好,委實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