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7月3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林彬彬 文/圖)十年前,有一位普通的年輕媽媽,在母親節(jié)期間,從同安搭公交跑到島內義賣玫瑰花,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愛上了做公益。
十年來,她累計參與了數(shù)百次公益活動,后成為一名愛心團隊隊長,牽頭舉辦了兩百多場愛心敬老等活動,既花了大量時間也自掏善款。
她,名叫何芳,如今是一名普通的全職媽媽。因為投入公益事業(yè)中,她又是一個光彩熠熠的愛心人士。
觸電 搭車到島內義賣玫瑰花
談起自己與公益的結緣,何芳至今記憶深刻。當時她從重慶老家到廈門同安定居近十年,結了婚并有了個6歲的兒子,為了言傳身教,讓兒子學會感恩,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她參加了廈門義工俱樂部的一次愛心義賣活動。“那是2008年的母親節(jié),俱樂部組織大家到中山路向路人義賣玫瑰花,所有的善款將會捐給比較困難的雙胞胎媽媽。當時我沒經驗,還是跟著集大的學生,才敢開口向路人賣玫瑰花呢。”回憶起自己和公益第一次觸電的經歷,何芳笑意盈盈。
她說,正是那一次不算熟練的義賣經驗,讓自己一發(fā)不可收拾愛上了做公益。
熱衷 十年參加數(shù)百場愛心活動
之后4年中,何芳參加了俱樂部100場左右的愛心義工活動,參與了愛心義賣、幫助孤寡老人、慰問貧困家庭等活動。有時,她還帶著自己的孩子一起做公益。“當時我在同安開了一家店,每次我都是直接關店,然后去島內參與義工活動。”在何芳的眼中,做公益成為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2012年4月,她牽頭成立了廈門義工俱樂部同安分部,讓義工組織得以在同安“開枝散葉”。
2015年7月,她和多個愛心伙伴一起發(fā)起建立了同安恒星義工協(xié)會,這個機構是非營利性的團體,一開始有60多人,到如今已有300多名愛心志愿者。
在過去幾年中,身為會長的何芳牽頭組織了200多場愛心活動,每次她都是累并快樂著。“我們會定期進養(yǎng)老院慰問老人,陪老人聊天或給他們表演節(jié)目,為他們剪指甲、理發(fā)等,同時我們入戶慰問了100多戶孤寡老人,給他們送去油、米、被子等生活用品和慰問金,也累計幫扶了60多個貧困學生……”
讓人印象深刻的是,2016年“莫蘭蒂”臺風災害的隔天,何芳馬上帶隊為部隊官兵送水、送食物,一共進行了十幾天的愛心服務行動,感動了許多同安人。
十年來,何芳參與或組織了數(shù)百場愛心活動,從一名青澀的義工,成長為一名經驗豐富的愛心隊隊長。
收獲 有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家人
過去十年來,因為公益,何芳結識了很多朋友。在她眼中,這些志同道合的愛心伙伴都是如同家人一般。之前,有一位愛心會員患上急性嚴重胃病,她和伙伴們非常著急,連夜籌集了1萬多元愛心款拿到家屬面前,一天跑三次醫(yī)院。
有些受助對象也和她成為了知心好朋友。2013年,何芳接觸到一名在翔安讀初二的學生小林,小林老家在外地,多年前父母在廈門遇車禍身亡,后跟著高位截癱的叔叔在翔安一起維權并長期定居,住所異常簡陋,經濟非常困難,是個讓人非常心疼的孩子。“他叫我何姐,我也很牽掛他的情況,盡可能幫他申請補助和學費減免,他很爭氣,考上了同安一中,學校三年來沒有收他學費。今年他考上了本科,我們又找愛心企業(yè)替他支付大學4年的學費,這個孩子懂得感恩,說以后也要做好事回饋社會。”對小林的反應,何芳非常欣慰。“如今我是一名全職媽媽,除了照顧孩子,我把其他時間都花在協(xié)會的事上,自己也會掏錢做愛心經費,雖然我們做公益沒有回報,但我相信,行善之家,必有余慶,我還會接著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何芳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