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來自新疆昌吉州吉木薩爾的一群孩子來廈門參加文化交流活動,完成了他們的濱海圓夢之旅。最近,廈門的一批孩子也帶著閩南文化奔赴新疆,開展“天山筑夢行動”閩疆兩地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動。都說廈吉一家親,這越走越親的路上又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呢?
當天上午,來自吉木薩爾縣第五小學的學生們?yōu)檫h道而來的廈門朋友帶來了《廈門親像一首歌》,迅速拉近了兩地學生間的距離。沒想到,吉木薩爾學生會唱的閩南話歌不止一首。
廈門市大同小學四年級學生 楊浩晶:有大家和我一起唱,比較歡喜。我就有疑問,為什么他們也都會唱?。?/p>
吉木薩爾縣第五小學四年級學生 阿克瑪爾堅·哈那哈特:自己學的,把(歌詞)復印在紙上標上拼音練。廈門援疆指揮部他們幫助我們很多,給我們建學校,送樂器,還給我們捐書,我想借用閩南語,把我的感謝送給他們,用這首歌。
除了閩南話歌曲,南音、講古……廈門學生展示的閩南文化都深深吸引著吉木薩爾的孩子們,這不,現(xiàn)場他們就直接上手,學起了南音四寶。
廈門第二實驗小學六年級學生 孫悅淇:先握住,四只手指先固定住前面這個,后面這個扣住大拇指這樣立著,你先放松,就是這樣。
吉木薩爾學生對閩南文化的喜愛,也感動著來自廈門的學生們。
廈門第二實驗小學六年級學生 孫悅淇:學得很快,我當時學的時候都很難,感覺他們真的很聰明,他們一起唱《愛拼才會贏》的時候,我都驚呆了,他們很重視我們,把我們當做一家的親人。
雖然生活的地方相距幾千公里,但一首歌、一份精心準備的禮物,就足以讓兩地的孩子們迅速熟悉起來。在福建援疆廈門分指揮部駐地,廈門的學生們也進一步了解了廈吉兩地之間的緣分。
廈門市大同小學四年級學生 楊浩晶:這個葫蘆是一個女孩和我說,看到這個葫蘆就一定要想起她。這次閩疆文化交流之旅讓我大開眼界,交到了熱情的新疆小伙伴,然后還感受到了民族之間同心同德的溫暖,同善同行的友愛。
吉木薩爾縣第五小學五年級學生 桑煜航:每次來我都能認識一些新的朋友,非常開心。
吉木薩爾縣第五小學校長 陳玉玉:孩子們在活動中通過實際的體驗,充分感受到咱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更能感受到文化給予孩子們成長的力量。
8天的時間里,來自廈門的學生既欣賞了天山天池、江布拉克、白沙湖等壯麗秀美的自然風光,也走進北庭故城遺址博物館、喀什古城、刀郎畫鄉(xiāng),感受別具特色的新疆人文風情。
廈門市湖里中學七年級學生 賴正宸:新疆的物產(chǎn)很豐富,人民很熱情,新疆這里的文化是很獨特的。
本次活動是由福建援疆廈門分指揮部統(tǒng)籌指導,共青團吉木薩爾縣委與廈門廣播電視傳媒有限公司攜手舉辦,接下來,他們也計劃籌辦更多活動,增加廈吉兩地的交流,共筑廈吉一家親。
吉木薩爾縣委組織部副部長(援疆) 鄭曉旺:首先是在他們心里播下一顆種子,民族團結的種子,過程中去感受我們祖國的壯美山河,去感受我們祖國的發(fā)展。
來源: 特區(qū)新聞廣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