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粽子琳瑯滿目。

攤位上的莧菜受到消費者歡迎。
臺海網(wǎng)6月27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大家過端午都買什么菜,準(zhǔn)備烹飪什么美食,背后有哪些故事?這幾天,記者來到第八市場,帶您看一看。
吃“漲” 口味清爽的堿粽最好賣
肉粽、堿粽、花生粽、豆沙粽、紅棗粽、鮑魚粽……不同口味的粽子吸引著來來往往的市民。“堿粽我拿10個,花生粽、紅豆粽和肉粽各來6個。”一個粽子攤位前,市民李女士一口氣買下28個粽子。
“閩南俗語說‘未吃五月粽,破裘勿敢放’,吃粽子過端午節(jié),代表夏季到了。閩南話里,‘粽’和‘漲’發(fā)音很像,吃粽就是吃‘漲’,日子越過越好。”李女士說,端午節(jié)也是聯(lián)絡(luò)親友感情的好機會。“留幾個自家吃,其他送給親朋好友。”
“大熱天,我喜歡把堿粽冰起來,想吃了直接拿出來蘸蜂蜜。”市民藍小姐說。
“一般都買5個、10個,今年堿粽賣得最快,可能是因為口感比較清爽。”粽子店店主黃美菊告訴記者,一天下來能賣200個堿粽。
消“毒” 菖蒲艾草榕樹葉熱賣
一邊是掛著露水的新鮮菖蒲、艾草和榕樹葉,另一邊是曬干的艾草。八市的不少蔬菜攤位上,商家還搭售艾草等藥草,擺放在最顯眼的位置。
“閩南有端午節(jié)在家門上掛菖蒲、艾草和榕樹葉的習(xí)俗。長輩說可以殺菌、防病、招福。我身體還可以,以往我不會買這些藥草,但今年因為疫情防控,買一些回家更安心。”市民張小姐說,她打算一回家就把藥草掛在家門上。
市民鐘先生不僅買了掛在家門口的新鮮藥草,還買了2斤干艾草,“回家燒水喝或者泡澡都行,能清熱解毒!”
“年年端午都賣,今年賣得特別好。”蔬菜攤老板陳鴻源忙得團團轉(zhuǎn),他說,之前他準(zhǔn)備了200多捆新鮮菖蒲、艾草和榕樹葉,3個小時就賣了一半。
吃“紅” 能清熱的莧菜受歡迎
在一個蔬菜攤位前,李阿姨正挑選莧菜。李阿姨說,大蒜炒莧菜是自家端午節(jié)必吃的一道菜。
“我小時候就聽父母說,吃莧菜能清熱解毒祛濕,正好是這個時節(jié)的時令菜,好吃又清爽。”另外,吃莧菜還有美好的寓意,李阿姨說,端午節(jié)除了吃粽子還要吃“五紅”,分別是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黃鱔,“莧菜煮熟了,湯汁會變紅,據(jù)說端午吃‘紅’,接下來半年都會紅紅火火。”
“莧菜性涼,近幾天都是高溫天,又遇上端午節(jié),莧菜銷量比去年多了兩成左右。”攤販高先生告訴記者,端午節(jié)前后,每天買莧菜的顧客會比平日多20位左右。
(文/圖 記者 黃琬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