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華展示作品
■集美大學尚大樓
■建南大禮堂
臺海網(wǎng)3月25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 在誠毅學院景祺樓12樓內,用木條手工搭建的建筑模型“聚首開會”。這其中,有廈大建南大禮堂、集大尚大樓、誠毅學院景祺樓,也有迪拜帆船酒店、美國克萊斯勒大廈、加拿大夢露大廈等。這些模型是集美大學誠毅學院老師鄧華和學生們的“成果”。
鄧華是誠毅學院管理系工程管理專業(yè)的講師。近三年來,這些既是課件又是“課后作業(yè)”的作品,他和學生已經(jīng)制作了將近50個。
看電視突發(fā)奇想
自此一發(fā)不可收
鄧華的課,涉及工程結構。某一天吃飯時,看到電視里關于“貫木廊橋”的報道,他突發(fā)奇想,用桌上的幾根筷子,動手搭了一個。
這一做,他一發(fā)而不可收,開始上網(wǎng)查找材料。他搭了一座長長的廊橋,有亭臺、長廊,還有翹角的屋檐……他說,自己小時候有制作小物件的愛好。
一開始,他用膠水黏合,后來發(fā)現(xiàn),用榫卯結構一樣堅固。成品呈現(xiàn)后,他又有了新想法:自己是教工程結構的,何不把模型搬到課堂上呢?
鄧華說,以前上課,常常覺得自己在講臺上唱“獨角戲”,這模型一搬上來,學生們沒人打瞌睡了,積極參與了,效果出奇的好。模型也從課件變成學生們的“課后作業(yè)”。
已完成近50個作品,每個都要做“澆水實驗”
鄧華帶著學生測量了學校辦公樓景祺樓的墻厚、玻璃寬度,課后作業(yè)就是做一座“景祺樓”模型。他們到廈大測量建南大禮堂,隨后用一個月時間“復刻”。“只有親手操作了,才知道課堂上的知識點在哪里?,F(xiàn)在提倡應用型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很重要。”鄧華說,比如建南大禮堂,造型線條非常多,光是要呈現(xiàn)墻上的磚頭效果,都要一刀一刀地刻。
漸漸的,身邊的建筑已經(jīng)不能滿足他們搭建的“欲望”,他們上網(wǎng)搜索國內外知名建筑的資料,再用木條“復刻”出來。國內的南禪寺、太和殿、風波亭,國外的美國克萊斯勒大廈、加拿大夢露大廈、迪拜帆船酒店……鄧華說,近三年來,他和學生們完成了近50件作品。有的是他和學生一起做,有的是學生們合作完成。所有作品完成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澆水實驗”。“會漏水的可不行,這是基本要求。”鄧華說。
有空的時候,他也在不斷“搭建”,要是朋友喜歡,他也會把模型作為禮物。上次有鄰居喬遷新居,他就送了“一棟樓”。
原標題:這些建筑你認出幾個?集大誠毅學院老師鄧華帶學生“復刻”知名建筑
原鏈接:http://epaper.xmnn.cn/xmwb/20180325/201803/t20180325_5168429.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