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幾場大雨中,全市共出現51處澇點,將逐一排查解決。其中17處被列為市級掛牌督辦對象。
臺海網(微博)6月27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黃智敏 通訊員 熊浩天)今年入汛以來,臺風、大暴雨接踵襲擊廈門。不過,主汛期要到7月份才到來。以上這些,都只能算是“小考”、“熱身”而已。
昨日下午,廈門市副市長倪超召集各區(qū)、各部門召開專題會議,逐一研究洪澇隱患點的整治工作。
今年出現44處新澇點
今年5月以來,廈門市頻繁遭受暴雨、臺風襲擊,短短2個月,廈門先后8次啟動防臺風、防暴雨洪水應急響應。
今年幾場暴雨的降雨強度、范圍均不大,卻出現許多積水點。據統計,全市共出現51處積水點,其中思明區(qū)12處、湖里區(qū)4處、集美區(qū)18處、海滄區(qū)7處、同安區(qū)9處、翔安區(qū)1處。從類型來看,道路積水24處、村莊內澇16處、下穿通道積水5處、路段塌方2處、大學校園道路積水2處、舊貨市場安全隱患2處。51處中,有7處是去年就已出現的老澇點,其他均為今年出現的新澇點。
在51處隱患點中,市防汛抗旱指揮部選擇隱患較為嚴重的17處,列為今年的市級掛牌督辦對象。
澇點整改要拿出時間表 昨天的會上,倪超和相關部門負責人一道,逐一分析51處隱患點存在的問題及對策。51處隱患點的隱患,有的是地勢、土壤等客觀原因,有的則是因為施工等人為原因。
隱患最為嚴重的廈門北站,由于此前規(guī)劃調整,其排水管伸進了建筑工地,施工單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挖破了水管,導致排水不暢,造成積澇。目前,該施工單位正將水管移出工地,遷回路面上。此外,北站的北廣場還將加固應急堤壩、建設一座一米多高的防水墻。
倪超表示,對于工程原因造成洪澇隱患的,要加快整改,不能不當回事,要拿出時間表,什么時間要達到什么目標,把這些隱患徹底消除掉。尤其是廈門北站,這是廈門的門面,每天大量客流進出,一定要規(guī)劃建設好排澇系統,不能讓北站及周邊再進水受淹。
市級掛牌督辦洪澇隱患點 前埔社區(qū)(前埔段)前埔舊貨市場
文曾路鐵路橋下路段
金林社區(qū)馬厝社、萬達廣場
金山社區(qū)的金山舊貨市場和山谷城市小區(qū)
后坑、高林社區(qū)和金林社區(qū)部分
囷瑤村大埕社;北市排洪溝附近菜地
青礁慈濟東宮下穿隧道
東埔瑪瑙一條街
集美新城片區(qū)九天湖周邊及錦園、內林等村莊
前場社區(qū)
廈門北站
杏林村苑亭路、杏林村396號及周邊
杏錦路下穿通道
西柯鎮(zhèn)呂厝、丙洲、潘涂等社區(qū)
碑頭自然村低洼地帶
貞貸村菜市場周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