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7月18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中招志愿填報昨天20時結(jié)束,預計8月12日前公布錄取結(jié)果。
今年是新中考。廈門實行知分填報,即中考成績發(fā)布后再進行志愿填報——中考成績7月12日晚公布,7月15日到17日填報志愿。
今年廈門的中招志愿每人可以填35個,比去年多了5個。
市招考中心此前公布消息,接下去將進行數(shù)據(jù)整理,預計7月26日前公布普高錄取線,8月12日前公布錄取結(jié)果。
【佘崢說事】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這幾天,目睹學校各種日益白熱化紛爭,很多人提心吊膽——中招志愿填報再不結(jié)束,恐怕有些學校要“打起來”;再不結(jié)束,一些老師要心力交瘁,斯文掃地,變成自己厭惡的人了。志愿填報的這幾天,表面上風平浪靜,其實社交媒體“刀光劍影”——圍繞著今年高考、高一市質(zhì)檢、高二市質(zhì)檢數(shù)據(jù),一些學校在社交媒體上掐架。
中招志愿再不結(jié)束,學校還得“生出”各種名稱的重點班,這樣下去,一個年級20個班,個個都是重點班了。這幾天,家長們沉迷于各種名稱的重點班無法自拔,仿佛只要進入某個名稱的重點班,就能“藥到病除”,三年后自動進入雙一流大學,因此這幾天在學校之間猶豫不決,和學校討價還價;教育工作者也在絞盡腦汁創(chuàng)造各種名稱的重點班,來籠絡更多家長。只不過,披上各種名目的重點班,最終還是要屈從這個現(xiàn)實:一個年級二十個班,十幾個班都是重點班,有個啥子用?難道不是重點班,就不要教了?
這段時間還有另外一個感慨:我們某些名校的教育變成“優(yōu)越感”的教育,一些學生每個毛孔都散發(fā)優(yōu)越感。中考成績公布后,一些父母也是焦頭爛額,他們的孩子估計上不了名牌高中,給爸爸媽媽出了難題:我一定要上某某名校!因為其他學校“校風很不好”。
不僅如此,一些小升初家長也是處于抓狂當中,他們的孩子派入普通學校,悲痛萬分,因為小學給他們的教育是:像我們這樣的小學,就是要派入某些中學,其他學校“校風很不好”。至于他們是哪只眼睛看到人家“校風很不好”,怎么個不好法,誰也說不出所以然。
這幾天,有人痛心疾首:我們的學校、我們的老師怎么變成這樣?他們忘記了教育初心?
我倒認為,棒子不應該只打在教育身上,某種角度看,教育是受害者,不是“禍首”。
有人覺得很奇怪,為什么中招學校之間的互掐一年比一年嚴重?這其中的原因在于,不知從何時起,外界對于一座城市或一所學校高考考得好不好的衡量標準,扭轉(zhuǎn)到以高考狀元、清北錄取、高考高分考生(物理組全省前100名,歷史組全省前50名)人數(shù)上。如果這一年城市沒有省高考狀元,清華、北大上線人數(shù)和高考高分考生人數(shù)沒有足夠多,大家就做出判斷:今年這個城市的高考考得很不好。
那么,其他99%的考生去哪里了?他們不配有自己的名字嗎?難道不是99%考生考得怎么樣更重要嗎?不是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嗎?可惜的是,大家都把99%的考生忘記了,所以,如果今年有高考省狀元,高分考生人數(shù)和清北錄取人數(shù)足夠多,那么,大家都歡天喜地:今年高考考得很好;反之,就垂頭喪氣。
在這種風氣下,中招搶占高分考生就顯得很重要了。這也是中考學校要“打”起來的原因。
這種風氣的危害性在哪里?這將影響到高中教學——學校壓力重重,每年怎么“上交”高分考生成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拔高越來越重要。但是,這往往很危險,如果基礎不扎實,那么萬丈高樓就有可能在高考一剎那倒下,與此同時,學校的教學可能對“99%學生”的照顧不夠;還有,如果還只是題海戰(zhàn)術(shù)的拔高,那更可怕了,因為現(xiàn)在高考已經(jīng)轉(zhuǎn)移到考察學科素養(yǎng)軌道上。
該是下定決心拋棄高分執(zhí)念,回歸教育初心的時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