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工復產后的第一船滿載而歸。(本組圖/記者張奇輝攝)

▲新鮮生猛的紅花蟹。
臺海網3月10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昨日上午,一艘30米長的漁船靠岸,帶回了從臺灣海峽以南捕撈到的3萬多斤鮮活海鮮,高崎漁港碼頭迎來廈門市復工復產以來進港的第一批漁獲物。在沉寂了一個多月后,高崎漁港又現(xiàn)繁忙景象。
船還沒進港海鮮已被訂光
以赤棕魚、石斑魚、虎鯊、紅花蟹、黑石蟹為主
核對健康信息、現(xiàn)場檢查體溫……經過高崎漁港監(jiān)督嚴密認真的防疫檢查后,11時許,在海水接近高潮水位時,工人們馬不停蹄地將一箱箱用冰覆蓋的海鮮運上岸。首批進港的海鮮中,以赤棕魚、石斑魚、虎鯊、紅花蟹、黑石蟹為主。船長連永忠笑著介紹,船還沒進港,這批海鮮已經被預訂一空,一斤都不剩。
連永忠的這艘“粵南澳漁31338”漁船常年在臺灣海峽以南捕撈。他說,春節(jié)前他把船開到龍海市的船廠進行正常維護,本來計劃大年初二就要出海作業(yè),沒想到新冠肺炎疫情出現(xiàn),船就一直停在工廠里沒有開出來。在得知2月21日零時起海上漁船復工復產的通知后,他并沒有第一時間出海,而是待所有員工返回后,于3月2日自掏腰包安排每位員工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他說:“多一分小心,生產就多一分安全。”
3月6日,連永忠的漁船從龍海市的船廠直接出港。三天航程,天氣不錯又無風無浪,對于漁船來說,再好不過。連永忠說:“運氣不錯,不僅捕撈到不少赤棕魚、石斑,還把其他作業(yè)船只的海鮮一起帶回來賣,這是復工復產后的第一趟出海,算是滿載而歸了。如果接下來都有這樣的收成,就可以把這段時間不能出海的損失補回來了。”
已有36艘漁船復工復產
2月21日零時起,船長12米以上漁船可出海作業(yè)
高崎漁港監(jiān)督監(jiān)督長周立強表示,疫情發(fā)生以來漁監(jiān)部門對船員進行了摸底排查、登記健康信息,每天兩次測量體溫,并對船舶進行全面消殺,解決復工復產的實際困難。外地來廈船只要??扛咂榇a頭,都要事先通過“漁港通”提前報告,做好進港的各項防疫措施。
為做好漁業(yè)船舶管控及復工復產工作,廈門市漁港漁船管理處在2月中旬專門出臺了具體指導意見,明確細化漁業(yè)船舶做好疫情防控具體措施。根據安排,廈門市所有停港船長12米以上漁船于2月21日零時復工復產。截至目前,累計已有36艘國內和遠洋作業(yè)漁船復工復產。就在昨天下午,第二艘漁船“閩廈漁90043”也回港卸貨,高崎漁港碼頭又開始了新的忙碌,海風中又裹挾了以往的煙火氣。(記者吳曉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