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0月20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 林靖東)19日,“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授牌暨“兩岸童心共贏未來”研學營開營儀式在廈門(集美)閩臺研學旅行基地舉行。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交流局局長黃文濤宣讀了關于設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批復,集美區(qū)委書記李欽輝接受“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牌匾,廈門市副市長韓景義出席授牌儀式并致辭。
19日下午,在廈門(集美)閩臺研學旅行基地,伴隨著《鼓浪嶼之波》的優(yōu)美旋律,這兩場儀式溫馨登場,來自集美區(qū)的研學旅行單元代表、創(chuàng)業(yè)臺青代表以及全臺各地的研學生共百余人參加活動。
授牌儀式上,兩岸研學營學生代表回贈了親手制作的研學作品龍舟造型,并舉行了“兩岸童心 共贏未來”兩岸研學營開營儀式。在喜迎建國70周年之際,現(xiàn)場嘉賓和兩岸研學生還揮舞五星紅旗,共唱《我和我的祖國》。
祖國的大好河山,都是孩子們的研學課堂。近年來,集美區(qū)主動作為,創(chuàng)新思維,打造大陸首個閩臺研學旅行基地——廈門(集美)閩臺研學旅行基地。截至目前,基地共接待兩岸研學生265批次超3萬人次,其中臺灣研學生2200余人次,“研學看集美”在臺灣已有一定的知名度。
據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以“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為新起點,圍繞打造“大陸最大對臺研學旅行基地”目標,創(chuàng)新提升、先行先試,探索研學總部、研學營地和各研學旅行單位相結合的“1+1+N”的泛營地研學新模式,加快閩臺導師培訓認證中心、課程研發(fā)中心、單元認定中心建設,修訂完善對臺研學政策,優(yōu)化研學大數據服務平臺,開發(fā)更多標準化、定制化研學旅行產品,為打造臺灣青少年登陸的“第一家園第一站第一課堂”貢獻集美方案。
廈門(集美)閩臺研學旅行基地是廈門市第三家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另外兩家是廈門海滄青礁慈濟宮、廈門石室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