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提醒
一股強冷空氣即將席卷廈門
氣溫驟降
一天之間將從夏天進入冬天
你可能會有疑問了
今天上午
還覺得有些“暖意融融”
就在今天一早,
廈門上空還刷出了壯觀的“火燒云”
一點都沒冷空氣的感覺??!
via @Peter連li
甚至還有藍藍的天空和片片白云
朋友圈更是開啟了曬圖大賽
攝影:王協(xié)云 何炳進
攝影:Peter連li
攝影:阿卉
但是,你千萬別被這個假象騙了
一股強冷空氣正在路上
這股冷空氣有多強?
舉個栗子
昨晚廈門的最低氣溫普遍在15~16℃左右
而這氣溫大概也就是
明后兩天個別站點的最高氣溫了吧
更直接一點就是
明后天
可能出現(xiàn)今年下半年最冷的一天
具體的天氣情況是這樣的
今天中午以前
廈門還是暖濕氣流當家,各地以多云到陰的天氣為主,午間最高氣溫普遍在25~26℃,最高達到了28℃。
今天下午
隨著冷空氣大兵壓境,氣溫迅速回落,東北風也會變得強勁起來,市區(qū)風力逐漸增強至4~5級、陣風6~7級。
從夏天到冬天
咱廈門切換得就是這么流暢
反正就這么一個循環(huán)
明后天
冷空氣掌控全局,廈門以陰到多云天氣為主,局部地區(qū)還可能灑落小陣雨。
島內(nèi)白天最高氣溫可跌至18℃
明天清晨和后天清晨的最低氣溫可降至13℃
高海拔山區(qū)最低氣溫更將跌破10℃
一直要到周六前后
冷空氣減弱
廈門才會明顯回暖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其實,還有句俗話說的是:“冬有生姜,不怕風霜。”冬天用好一塊姜,度過嚴寒不再愁。
姜味辛辣,可以在體內(nèi)產(chǎn)生熱氣,有很好的散寒作用,有利于祛除冬季的寒氣。
冬季生姜這么用!
01
暖胃:姜汁撞奶可護胃
生姜汁兩到三勺,倒入半斤煮沸的牛奶中,放溫后,清晨空腹飲用。牛奶和姜汁可在胃黏膜的潰瘍面上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胃酸的侵蝕。
02
驅(qū)寒:口里含姜胸中暖
《本草綱目》中記載:“早行山行,宜含一塊,不犯霧露清濕之氣及山嵐瘴氣。”
冬天空氣特別寒冷,如果早晨起來上班,走得急,有時會吸一肚子的冷氣,有的人甚至會覺得胃開始難受。
其實可以這樣:在早晨出門的時候,切片生姜,在嘴里含著,讓唾液慢慢地和姜汁混合,然后咽下,快到地方了,把姜片慢慢地嚼碎,吐掉或咽下,可使前胸保持一股暖氣,不受外面風寒的影響。
03
護腳:姜水泡腳足不涼
在冬季,身體虛弱的老人容易手腳冰涼,更應(yīng)該在睡前泡腳。而在洗腳水中加入姜汁,能更好地緩解手腳冰涼的癥狀。
同時,姜水泡腳對于外感風寒也有療效,適用于風寒感冒或淋雨后有惡寒,發(fā)熱的患者。
04
暖腹:干姜粉沖服肚不涼
干姜,味辛溫。冬天穿少的人,風會直接打到肚子上,尤其是在室外時間長了,肚子會冷到,往往會引起肚子痛。
這時家里如果有干姜粉,就可沖服一點,能起到暖中的作用。這種干姜粉一般超市就有賣的,在作料柜臺,很方便購買,一般沖服一次就可以了。
05
解痛:鹽水煮姜緩解腰痛
將生姜切成一厘米厚的姜片,放在濃鹽水中煮熟,然后用熱的生姜片外敷腰部和膝關(guān)節(jié),反復(fù)數(shù)次。能使肌肉由張變弛、舒筋活血,可大大緩解疼痛,是對付天氣驟冷導(dǎo)致的腰痛、膝關(guān)節(jié)痛的有力武器。
腰椎間盤突出癥和膝關(guān)節(jié)骨性關(guān)節(jié)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這兩種病痛都可用生姜來緩解。
06
緩解風寒感冒:荊芥生姜粥
荊芥生姜粥適合風寒感冒的病人。荊芥,能辛溫解表,發(fā)汗祛風,主要用于治療感冒初期的怕冷、發(fā)熱、鼻塞、頭痛等。加入生姜后,能祛寒發(fā)汗,兩者結(jié)合,效果會更好。
砂鍋中放入70克粳米,加水大火煮到八成熟,并不斷攪拌。之后,在另一個砂鍋中放入3克薄荷、6克豆豉、8克鮮荊芥(或者5克干荊芥,一般藥店有賣)、10克生姜,加水大火煎煮6分鐘。然后將煮好的湯汁去渣,倒入已煮熟的粥鍋里,用小火再煮9分鐘。煮荊芥的時間不要超過15分鐘。
注意:這類人不宜吃姜
有些人經(jīng)常煮一鍋姜湯,不問虛實寒熱,一家老小一起喝。這是錯誤的做法,喝姜湯也要分體質(zhì)。
陰虛體質(zhì)的中老年人不適合吃姜。
體質(zhì)陰虛的表現(xiàn)有身體干瘦、體內(nèi)水液不足。陰虛體質(zhì)標志性的表現(xiàn)是舌頭,一般表現(xiàn)為舌質(zhì)偏紅、舌體較一般人瘦和薄、舌苔較少,易口干。
同時注意,情況下,不適合吃姜的人喝了過量的姜湯后,會出現(xiàn)咽喉腫痛、口干口苦、聲音沙啞、便秘、口臭等內(nèi)熱癥狀。出現(xiàn)這些癥狀,說明本身不適合吃姜。
來源:廈門氣象、廈門日報等
編輯:楊韻、賴旭華
| 來源:廈門網(wǎng)公眾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