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9月18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沈華玲 朱黃 實習生 方榆萍/文 陸軍航/圖)“記者你好,我過來的時候還有國旗領嗎?”這樣的“焦慮”,昨天在導報968801熱線里無數(shù)次地傳遞。
昨天,海峽導報前臺十分熱鬧。報名參加此次“國旗迎回家”活動的市民們,紛紛來導報領取國旗,每個人臉上都帶著笑容。許多市民,早上8點不到,就來到海峽導報社,等候領國旗。人數(shù)太多,有的市民干脆不等電梯,走了4樓的樓梯到報社前臺。市民們表示,今年國慶節(jié)要把國旗掛在家里最顯眼的位置。
“我一早過來,我姐姐知道了,她托我也幫她領一面國旗回去,說想掛在陽臺上。”62歲的張初善說,她和她的孿生姐姐,年輕時候都是運動員,“當年在中學,我們是升國旗的旗手,由衷感到驕傲和自豪?,F(xiàn)在帶孫子,在家里掛國旗!”
帶著女兒來導報領國旗的張女士,偶遇老鄰居,十分開心。“你們倡議的活動太好了!懸掛國旗,就是要不斷告訴自己,要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她說,從今往后,在家里自發(fā)地掛國旗,會成為她家的一種傳統(tǒng)。“讓孩子知道責任,知道努力的意義。”
喜迎國旗
3歲萌寶 跟著爸爸媽媽迎國旗回家
“媽媽,我要五星紅旗!”昨日下午,剛上幼兒園小班的恩恩,一放學,就跟著爸爸媽媽一起來到海峽導報,準備把國旗“接”回家。
恩恩的媽媽說,恩恩才3歲,從小就喜歡五星紅旗,每次在外面看到五星紅旗,都會開心地笑。在導報微信公眾號看到迎國旗的消息后,媽媽便跟恩恩說了,恩恩立馬表示,要領一面國旗回家。于是,昨日下午一放學,媽媽和爸爸就特意帶著她坐車從金尚來到海峽導報。
從工作人員手中接過國旗,恩恩十分開心,奶聲奶氣地說,“我要把五星紅旗掛在家里”。
80后小伙 把國旗帶上動車帶回福州
昨日下午,準備坐動車回福州的李先生,特意來到海峽導報,領取一面國旗。他說,“我要把國旗帶上動車,帶到福州”。
李先生是80后,在福州一家國企上班,這次是從福州來廈門出差。“作為80后,我們有責任有義務,響應愛國號召,加入強國隊伍。”李先生說,80后正是建設祖國的中堅力量,也有義務傳播正能量,把國旗迎回家,就是一種正能量的行為。
他還準備等上動車后,在動車上和國旗合個影,之后再將國旗掛在福州的家中。
七旬夫婦 國慶家里掛國旗特別有意義
1948年出生的郭海老先生,昨日和愛人一起來到海峽導報領國旗。他說,他和妻子都是與共和國一起成長的一代人。對比過去和現(xiàn)在,他感慨地說,現(xiàn)在的生活實在太幸福了。“我們以前都經(jīng)歷過上山下鄉(xiāng),當時吃了很多苦,直到1992年才調(diào)回廈門工作,在廈門退休。”郭先生說,以前他們一家住在老市區(qū),房子特別矮破小,如今一家住上了高樓大廈,房子寬敞明亮,他和愛人過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幸福感真的很強。”郭先生說,在國慶節(jié)來臨之際,在家里掛上國旗,特別有意義。
“國慶”大叔 讓國旗“照亮”整座樓
“我和我孿生弟弟都是國慶節(jié)出生的,我叫國慶,小弟叫國強。”54歲的李國慶笑著說。
在看完海峽導報倡議書后,54歲的李國慶“拍板”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這幾天我天天都在看報紙,一直關(guān)注你們倡議的活動,把國旗迎回去后,我就懸掛起來。”
為此,李國慶設計了兩套方案,一是掛在陽臺,二是掛在客廳里的電視旁邊。他和愛人更傾向于第一種方案。“你想一下,小區(qū)里多戶居民都掛起國旗,整座樓都被照亮了。”李國慶笑得合不攏嘴。
李國慶的名字是他爺爺起的。“我爺爺當過壯丁,參加過武漢會戰(zhàn),是亂世時代的人,他們那一代人期望國家富強,就這么給孫子起名字了。他要是能活到今天,應該會覺得給我們兄弟起的名字很有遠見。”李國慶說。
兩種方式領國旗
1.市民可撥打?qū)鬅峋€968801報名,到海峽導報前臺免費領取一面國旗
2.凡是轉(zhuǎn)發(fā)海峽導報公眾號文章的讀者,可以到海峽導報前臺領取一面國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