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7月5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 北斗建好了,許其鳳卻走了。7月2日,中國衛(wèi)星導航定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導航與空天目標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許其鳳,因病醫(yī)治無效,在京逝世,享年84歲。
許其鳳是天津人,很多人不知道許老這輩子和廈門很有緣,妻子是廈門人,子女都在廈門生活、工作,他也申請回廈門安置,他還是廈門理工學院空間信息及相關學科的領路人。他病逝的消息傳出后,在廈同事、戰(zhàn)友、學生都悲痛不已,深情回憶許老的點滴往事。
人物名片

許其鳳,1936年1月出生,天津人,1958年從解放軍測繪學院畢業(yè)后留校任教,長期從事衛(wèi)星大地測量與導航定位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是中國最早開展衛(wèi)星大地測量與GPS技術研究的學者之一,200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許其鳳曾任中國第二代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重大專項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中國大陸構造環(huán)境監(jiān)測網(wǎng)絡工程”專家,主持和承擔20多項國防型號和軍隊重大科研項目,其所著《GPS導航與精密定位》是國內第一本全面論述GPS技術的專著。
多年前,由于GPS系統(tǒng)提供的定位和授時服務水平較高,很多人建議我國參考GPS衛(wèi)星星座方案進行布設,但許其鳳堅決反對,力主“另起爐灶”,為推動我國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發(fā)展做出突出貢獻。
許其鳳曾說,衛(wèi)星需要定位,人生更需要定位。他將自己定位為“許教員”,待人謙遜、勤奮工作,“如果我還能編程序,還能推導公式,說明我還沒老,還能為國家、軍隊服務”。
子女眼中的父親
印象中父親基本都在工作,相聚的時間非常有限

-許其鳳與大女兒許明
許其鳳的哥哥曾在解放軍第九五醫(yī)院(莆田)工作,經他介紹,同事、廈門人林素婉與許其鳳喜結連理。他的一兒兩女小時候基本都在廈門生活,說廈門話,畢業(yè)后也都回到廈門工作。雖然許其鳳在北京、鄭州工作,但每年都會回廈門看望妻兒。
許毅是家里的老大,在他的印象里,父親基本都在工作,這兩年在北京醫(yī)院陪護,他才知道父親愛下棋。小女兒許健小時候在廈門、莆田、鄭州、天津生活過,后來有十多年,全家一起在鄭州生活,但父親經常出差。
今年84歲的邵錫惠教授祖籍同安,是許其鳳在解放軍測繪學院(現(xiàn)中國人民解放軍戰(zhàn)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時的同事,也是鄰居。邵錫惠說,退休前,他申請異地安置時,許其鳳兩次問他有沒有打算申請回廈門。“我說申請了,他說好,咱們一起回廈門。”后來,兩人都被學院批準回廈門安置。
大女兒許明說,父親回廈門安置后,也只有每年寒暑假才有空回來住一段時間,他們都很珍惜和父親在一起的時光。父親很喜歡廈門的山山水水,喜歡去狐尾山公園、仙岳山公園、南湖公園泡茶聊天,去白鷺洲散散步,喜歡喝鐵觀音,喜歡吃廈門的春卷。
許明在廈門理工學院工作,2007年起,父親到廈門理工學院工作,她被學校安排當父親的生活秘書,和父親的接觸才多了起來。去年10月,許其鳳離開廈門后,因為身體原因就再也沒回來過。
6月23日,許毅看到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wǎng)衛(wèi)星發(fā)射任務重新啟動的新聞時,把報紙拿給父親看,父親看完后,很平靜地放下報紙,“雖然他一句話都沒說,但我能感覺到他很欣慰,心安了”。
校友眼中的老鄉(xiāng)
不讓大家叫他“院士”“教授”,說叫“許教員”就好
在解放軍測繪學院任教時,許其鳳與福建籍師生親如一家。在廈門安置后,他還加入解放軍測繪學院廈門校友會,夫婦倆多次參加校友會聚會。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市建設局檔案館原副館長林廣元1972年進入解放軍測繪學院,許其鳳是他的老師,當時就住在他樓上,他經常到許其鳳家拜訪。1974年,林廣元畢業(yè)后留校,成了許其鳳的同事。當時兩人同在天文大地教研室,住相鄰的宿舍。許其鳳的家屬未隨軍,也過“單身”的生活,兩人經常一起去食堂吃飯。“他是夜貓子,晚上和我們打完牌,別人去睡覺他去工作,早上就讓我們幫忙帶早餐,對吃的他也不講究,兩個饅頭一些咸菜就可以了。”林廣元說。
林廣元說,別看許其鳳是院士,但他沒有一點架子,從未和人紅過臉?;貜B門了,他還打電話“報告”:“老林,我回廈門了。”林廣元夫婦登門拜訪,許其鳳身體好的時候,也會到林廣元家,在他家第一次吃鳳梨酥就喜歡上了。
原市土地局辦公室主任張俊賢、市建設局村鎮(zhèn)處原處長邵家烹也是許其鳳的校友。許其鳳在廈門時,他們和林廣元一同邀請許其鳳參加校友會活動。他們說,許其鳳不讓大家叫他“院士”“教授”,說叫“許教員”就好。
張俊賢回憶,他第一次見到許其鳳是在1964年。當時他在總參謀部測繪局某部(現(xiàn)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測繪導航局)服役,當時許其鳳正在研究多普勒衛(wèi)星導航儀器,經常來出差。“穿著解放鞋,背著軍用挎包,很樸實。”張俊賢說。
退休后,張俊賢任市土地學會副理事長、秘書長期間,曾邀請許其鳳來廈門開《GPS與北斗導航衛(wèi)星》講座。其間,許其鳳都是讓女兒接送,要請他吃飯,他也不讓。有一次,張俊賢牽線搭橋,當時的福建省土地局邀請許其鳳去開講座。上午講完,反響很好,下午他又臨時被邀請到福建農林大學給學生上課,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第二天一早又飛回北京參加會議。
邵家烹回憶,1961年他入伍到解放軍測繪學院學習,教專業(yè)課的兩位老師是許其鳳同班畢業(yè)的同學,他因此認識了正在研究班進修的許其鳳。邵家烹說,2014年4月他到鄭州開會,打電話到母校問候許其鳳,許其鳳再三詢問:“有什么事需要我?guī)兔?,我一定盡力而為!”這讓邵家烹十分感動。
師生眼中的教授
堅持參加新生見面會叮囑學生要專注做事


2008年9月,許其鳳參加新生見面會,與廈門理工學院2008級空間信息與數(shù)字技術專業(yè)學生交流。
“以身許國,其功其德光耀千秋。此心為民,鳳鳴北斗恩澤萬代。”得知許其鳳病逝后,廈門理工學院空間信息技術研究所(空間信息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滿旺寫下挽聯(lián),將“許其鳳”三個字藏在其中。
2007年1月,廈門理工學院成立空間信息技術研究所,許其鳳院士應邀擔任所長。2008年6月,廈門理工學院成立空間信息科學與工程系,許院士擔任系主任,這是當年福建省唯一的空間信息科學與工程系。滿旺博士是當時的教研室主任,與許其鳳有過接觸。
滿旺還記得,2008年,他陪同許其鳳參加福州大學校慶。他說,許院士是非常守時的人,約好8點出發(fā),他就準時在家樓下等。他在廈門理工學院工作期間,多年來堅持參加新生見面會,與學生聊衛(wèi)星定位導航,告訴學生一輩子要專注做好一件事。
“許院士是我校空間信息及相關學科的領路人,他經常鼓勵我們,要到國家最需要的領域,結合自己的專業(yè)展開工作。”滿旺說,許院士還經常說,衛(wèi)星定位導航是高新技術,事關國家安全,不能受制于人,必須發(fā)展我們自己的定位導航系統(tǒng)??臻g信息產業(yè)是戰(zhàn)略新興產業(yè),空間信息技術是數(shù)字區(qū)域建設的關鍵技術,要為數(shù)字福建、數(shù)字中國建設培養(yǎng)空間信息專業(yè)人才。
廈門理工學院測繪工程專業(yè)教師張愛國是許其鳳在福州大學時帶的博士生。張愛國說,讀博時以及之后在廈門理工學院時,有機會他都會去請教許其鳳,一起聊聊科研課題。
廈門理工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朱順痣也曾和許其鳳共事過。他說,許院士連續(xù)多年出席開學典禮,親自為本科生授課,還親自參加教研室活動,培養(yǎng)提攜青年教師;親自帶領教師團隊承擔重大科研任務,指導學子參加學科競賽。“先生之逝,是我國國防科工領域、高等教育界和科學界的重大損失!”朱順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