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掃描二維碼獲取研學旅行資訊
臺海網(wǎng)6月12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泓 陳榮興 通訊員 陳婧/文圖)“我要把我獨有的‘集美記憶’帶回臺灣。”昨天的兩岸特色廟會兩岸青少年研學區(qū),來自金門大學的大一學生張如意在一張印有“集美研學記憶”明信片上寫信,收信人正是此次研學旅行結束后回到臺灣的自己。
昨日,為期四天的兩岸特色廟會在集美靈玲國際馬戲城圓滿落幕。作為第十屆海峽論壇的重要配套活動,此次是第二次在著名僑鄉(xiāng)集美舉辦兩岸特色廟會,進一步打造集研學旅行、商貿交流、閩南童玩、文創(chuàng)集市等為一體的大市集和嘉年華,為兩岸市民留下了不少深刻的回憶。據(jù)主辦方統(tǒng)計,本屆廟會4天的收入超240萬元,日均收入比去年增長50%。
本屆廟會還迎來了首批享受對臺青少年來集研學旅行獎勵的研學旅行團。據(jù)透露,本次廟會只是試點,今后將在16個研學基地中因地制宜、百花齊放、分類分齡地設置課程,并面向游客開放。
研學旅行 臺青少年真切受益
作為兩岸特色廟會的一項重要活動,2018兩岸青少年知行合一研學營結營儀式于10日在廈門(集美)對臺研學旅行基地總部大樓隆重閉幕。
今年廟會期間,得益于集美率先全國縣區(qū)級發(fā)布的《集美區(qū)關于鼓勵對臺青少年來集研學旅行獎勵辦法》,作為首批享受對臺青少年來集研學旅行獎勵的研學旅行團,本屆“中華六藝·知行合一兩岸青少年研學營”共招募200名臺灣的大中小朋友。
作為本屆招募的200名臺灣大中小朋友的成員,幾天的研學營讓來自桃園縣的黃雅萍和她的一雙兒女受益匪淺。“受到了課堂外的教育,感受到閩南傳統(tǒng)文化,可以豐富孩子們的人生經歷。”黃雅萍說,此次的研學營活動非常精彩,不僅可以開拓他們的視野,對他們的人格發(fā)展更是有幫助。
三天兩夜的研學營行程中,孩子們共組成3個學齡段的研學營,并依照年齡安排不同課程與行程。在研學旅行中,由部分大朋友組成研學小助教團隊,帶領大陸和臺灣的小朋友參觀了鰲園、靈玲馬戲城、園博苑等研學基地,兩岸小朋友一路同行、同住、同玩、同樂,共同成長。
紅火廟會 兩岸因美味而聚
兩岸童玩區(qū)、兩岸青少年研學區(qū)、兩岸商貿交流區(qū)、兩岸青創(chuàng)集市區(qū)、兩岸主題演繹區(qū),本屆廟會特別設置的五大區(qū)域,無不內容豐富,無不精彩紛呈。
臺灣夜市美食和集美本土小吃同場競技,點燃了美食的激情。主辦方介紹,本次廟會吸引了臺灣數(shù)十種夜市美食亮相兩岸商貿交流區(qū),每一種美食都是主辦方嚴格篩選出來的,美味更是受到市民游客的熱捧。
來自臺灣基隆的林枝成已經是連續(xù)第四年來廈門參加兩岸特色廟會了。“我做魚丸的食材都是從臺灣空運過來的,這攤每天賣出去200碗魚丸,比在臺灣本土還火。”林枝成說,之所以自己的魚丸賣得這么紅火,最大原因在于兩岸同根同源,“大伙口味都差不多,講的也都是閩南話,臺灣小吃在廈門肯定很受歡迎”。
和老面孔林枝成相比,來自臺灣臺中的劉雪麗則是第一次參加兩岸特色廟會。凍頂烏龍茶、阿里山烏龍茶等來自臺灣精選的高山茶,讓顧客在炎炎夏日中有了消暑的茶歇。劉雪麗是天津人,17年前因工作結緣嫁到了臺灣,“這次回來參加兩岸特色廟會,是想把臺灣原汁原味的高山茶帶到大陸,以后有機會爭取回來大陸創(chuàng)業(y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