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青年冬奧城市志愿者與小朋友合影。
?。ㄊ茉L者供圖)

澳門青年陳聰航(左一)在指導隊員訓練。
?。ㄊ茉L者供圖)
在“一起向未來”的口號下,凝聚奮進與團結(jié)力量的北京冬奧盛會如約舉辦,許多身在北京的港澳臺青年熱情參與到冬奧盛會中來,展現(xiàn)出獨特的青春風采。
他們或是成為冬奧會賽會志愿者、提供暖心專業(yè)的賽會服務,或是加入冬奧城市志愿者服務隊、向首都往來市民游客提供引導宣傳,或是在冰雪運動中一展所長、為冬奧貢獻獨特力量……近日,記者采訪了多名港澳臺青年,請他們聊聊自己的“冬奧故事”。
服務國家隊:“非常榮幸”
“能夠保障和服務中國國家隊,我感到非常榮幸,也很珍惜這次機會。”澳門青年陳聰航已在北京生活10年,在北京體育大學讀完本科后,進入清華大學讀書,如今是該校體育學在讀博士。去年8月,他成為北歐兩項(跳臺滑雪、越野滑雪)國家集訓隊的體能教練,協(xié)助運動員完成體能訓練和再生恢復。
今年,國家隊首次獲得冬奧會北歐兩項參賽資格。陳聰航對記者說,跳臺過程中運動員的速度能達到每小時100公里,上下落差有100多米。運動員要時刻平衡好技巧與體能、爆發(fā)力與耐力等多種復雜因素間的關(guān)系。
“運動員用器材進行力量訓練時,傳感器會根據(jù)運動幅度和速度計算功率。體能教練結(jié)合冠軍模型數(shù)據(jù)訂制私人訓練方案,進一步提高運動員的運動表現(xiàn)和成績。這充分體現(xiàn)了‘科技奧運’的理念。”陳聰航說。
服務冬奧賽會:“終生難忘”
“身為冬奧會賽事志愿者,我們以最高標準來要求自己,展現(xiàn)青春力量!”澳門青年甘坤霞就讀于北京師范大學,如今擔任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的志愿者。“希望為觀眾提供用心和專業(yè)的服務,傳遞我們中國人的熱情友善。”她對記者說。
參加冬奧會開幕式排練,是就讀于中央美術(shù)學院的香港姑娘林曉雯第一次來到國家體育場。“我主要負責冬奧會開閉幕式的看臺服務。開幕式場面宏大,讓人熱血沸騰,我和同學們?nèi)潭技拥脷g呼。”林曉雯的香港朋友得知她能在現(xiàn)場觀看冬奧,都很羨慕,還問能不能在電視上看到她。“北京是我從小就向往的地方,來到這座古城后,我對國家的歷史和文化有了新的認識與感悟。”她說。
來自中央財經(jīng)大學的澳門青年馬琬雯對記者說,她在首都國際機場的抵離服務崗工作,與閉環(huán)內(nèi)進行信息溝通和業(yè)務對接。“作為北京冬奧志愿者的一員,能夠與閉環(huán)內(nèi)的志愿者同學、工作人員一同努力,保障冬奧機場工作的順利進行,是一件很榮幸、終生難忘的事情。”
服務首都市民:“特別暖心”
在北京紫竹院公園東門,有一支特別的冬奧城市志愿者服務隊,每天為往來市民提供引導宣傳等志愿服務。服務隊召集人、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教師陳文成告訴記者,包括他自己在內(nèi),服務隊10名成員全部由在京生活的臺青和臺生組成。每天9時,隊員們會準時拿起大喇叭,喊出:“2022,一起來北京,冬奧加油!”
市民響應的熱烈程度超乎隊員們想象,白發(fā)老爺爺、幼兒園小朋友、年輕情侶、外來務工人……陳文成介紹,他們每天要服務約1000人次。“雖然是從早忙到晚,但能參與到助力冬奧的活動中來,讓市民感受臺灣同胞的服務與熱情,非常值得。”
為了吸引更多市民參與,陳文成還自掏腰包,制作了數(shù)千張充滿兩岸元素的精美明信片、書簽等小禮品。而當大家知道這群活躍的年輕人來自臺灣、扎根大陸、奉獻冬奧,都對他們格外友善關(guān)愛。“大家都會主動過來寒暄問好,讓我覺得特別暖心。”陳文成表示,這段時間他不僅感受到冬奧的熱情,更深切體會到兩岸民眾之間的心靈契合。
和陳文成一樣,在中國傳媒大學就讀的香港學生李卓瀅及澳門青年秦穎冬也是冬奧城市志愿者,她們服務的站點位于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北京冬奧會是全球冰雪運動的盛會,更是所有中華兒女共襄盛舉、共享榮光的舞臺。”陳文成說,大家都發(fā)自內(nèi)心感受到身為中國人的自豪。
服務奧林匹克大家庭:“獨特體驗”
在北京大學讀研的澳門青年劉秋琪如今是奧林匹克大家庭助理。她向記者介紹,奧林匹克大家庭核心客戶來自國際奧委會、國際單項體育聯(lián)合會、國家(地區(qū))奧委會等,大家庭助理提供賽時個人陪同服務,訪問競賽場館和非競賽場館,同時擔任客戶與奧林匹克大家庭的直接和應急聯(lián)絡(luò)人,提供語言翻譯和信息溝通等服務。
“從中我學到豐富的國際禮賓接待和外事禮儀的知識和技能。原來看似簡單的行程安排,需要多方人員持續(xù)的溝通和配合,才能確保外賓出行順利。”劉秋琪說,與客戶交流期間,對方提到曾參加多屆奧運會,對此次北京冬奧會留下深刻獨特體驗,對開幕式和體育比賽贊不絕口,并希望疫情后再次到北京體驗。
服務冬奧宣傳:“點燃激情”
澳門青年陳佳慶從北京大學畢業(yè)后,去年與朋友共同創(chuàng)立動畫工作室“星河慢艇”,這次由他擔任制片的60秒冬奧宣傳動畫,在北京衛(wèi)視、抖音等多個平臺播放。“谷愛凌等6位中國代表隊運動員以動畫形象出現(xiàn),在冰天雪地中突破難關(guān)取得佳績,傳遞了大家凝聚起來、團結(jié)一心的氛圍感,充分展現(xiàn)了奧林匹克精神。”陳佳慶對記者說:“別看這段動畫只有60秒,卻凝聚了許多人的智慧和力量,請了國內(nèi)外多位動畫師耗時近1個半月才完成。”陳佳慶認為,自己剛投身動畫行業(yè)不久,就能參與到冬奧會這樣的世界級盛事中,非常幸運。
“臺灣青年冬奧城市志愿者服務隊”副隊長蕭家曜的專業(yè)與品牌策劃有關(guān),一直在琢磨如何將自己的專業(yè)所長運用到冬奧宣傳中。“不如把冬奧和臺灣元素結(jié)合在一起吧!”在海淀區(qū)青聯(lián)的組織和指導下,他和同伴們與紫竹院街道共同策劃了一組“兩岸創(chuàng)意主題活動”,學用閩南話祝福冬奧、學跳《一起向未來》舞蹈、趣味知識問答、和冬奧吉祥物“冰墩墩”合影、在簽名墻上留言……參加活動的人排成幾十米長龍。“我們希望借助這些特色活動,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冬奧、支持冬奧,點燃奧運激情。”蕭家曜告訴記者,元宵節(jié)前后他們也推出了一組特色活動,把冬奧與剪紙、民謠、燈謎等元素結(jié)合起來,吸引眾多市民踴躍參與。(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汪靈犀 張 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