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8月13日電 臺當局“疾管署”13日公布,上周全臺新增19例類鼻疽本地確診病例,其中3例死亡。
綜合“中央社”、“中時新聞網(wǎng)”等臺媒報道,今年以來,全臺已累計37例類鼻疽本地確診病例,為2006年以來同期新高。其中30例為臺風“格美”過境后確診,分布于高雄市23例、臺南市4例、臺中市2例、嘉義縣1例。
三名死者為一男兩女,年齡介于50多歲至80多歲,均具慢性病史。三人皆在發(fā)病15天內(nèi)死亡,其中一人病發(fā)當天即離世。
臺“疾管署”此前表示,類鼻疽由感染類鼻疽桿菌所引發(fā),可因皮膚傷口接觸受污染的土壤或水源而感染,也可因吸入受污染的塵土或水滴感染。常見癥狀包括發(fā)燒、頭痛、局部腫痛等,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癥。
據(jù)臺媒報道,全球范圍內(nèi),該病死亡率可達40%至75%。近五年,該病在臺致死率為4.5%。臺灣此前最大規(guī)模類鼻疽疫情出現(xiàn)在2005年臺風“海棠”和“泰利”過后,累計確診42例,其中8例死亡。
臺“疾管署”稱,因臺風“格美”帶來大量降水,水淹區(qū)域較大,導致此次與以往確診病例分布相對集中的情況不同,造成高雄市、臺中市、嘉義縣、臺南市皆有病例,且不排除超過2005年確診人數(shù)。
該部門也稱,從通報趨勢研判,疫情最高點已過,本周起確診數(shù)將明顯下降。(來源:中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