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4月21日電 題:花蓮的山風海濤
中新社記者 畢永光 路梅
地處臺灣東部沿海的花蓮縣面積占全臺的八分之一,人口僅33萬。在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記者應邀來到這個與臺北都市圈隔著重重群山的“秘境”。
有故事的太魯閣
沿中部橫貫公路(中橫公路)進入太魯閣景區(qū),抬眼是崇山峻嶺、懸崖峭壁,俯視則見清澈的溪流沖刷著大理石河床。

資料圖:臺灣花蓮太魯閣景區(qū)的山月村旅店的員工為游客表演舞蹈。中新社記者 畢永光 攝
中橫公路穿越中央山脈,將花蓮與臺中連接起來,太魯閣入口至天祥的20公里路段尤為險峻。導游張美惠介紹,當年一萬多名大陸來臺的國民黨退伍老兵花了3年9個月開鑿了這條艱險的公路,其間犧牲了212名老兵,牌位被安放在太魯閣長春祠。“曾有大陸游客向我打聽長春祠有沒有他們親人的名字。”
在燕子口步道,可以感受到當年老兵們在堅硬的大理石山體上開路的艱辛。張美惠說,太魯閣在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交接處,一直在緩慢抬升,最高的山峰3000余米,“過十幾年再來,會發(fā)現山又高了一點點。”她笑言。
太魯閣景區(qū)內有3個不同風格的旅店,位于布洛灣的山月村離景區(qū)入口最近。63歲的鄭明岡投資經營山月村已經15年。山月村員工都是太魯閣族人。鄭明岡召集十幾位員工,自己客串,為來賓表演了幾段少數民族歌舞。其中一首歌與哈魯閣·那威有關。據介紹,哈魯閣·那威是太魯閣族的英雄,日據時期帶領族人多次打退了日本人進攻。山月村門口設立他的塑像以示紀念。
大陸老兵后代的鄭明岡自稱山月村“村長”,與附近的太魯閣族人親如家人,他說:“他們婚喪嫁娶,有什么擺不平的事都會找我!”
面朝大海賞鯨發(fā)呆
花蓮縣政府觀光處處長唐玉書介紹,縣政府今年推出“雙太三山”深度游,“雙太”就是太魯閣、太平洋。花蓮縣面向太平洋,海岸線一百多公里,是臺灣觀賞鯨豚的好地方。
記者乘坐“鯨世界3號”賞鯨船從花蓮港出發(fā),約40分鐘后就發(fā)現了目標——兩群約10只花紋海豚。船員介紹,花蓮外海常見的鯨豚近20種,以豚類為多,多的時候一次會見到幾百只海豚。運氣好的時候也可見到抹香鯨、虎鯨等鯨類。
“花蓮出海見到鯨豚的概率在95%以上。”鯨世界賞鯨公司總經理邱錫棟介紹,只要天氣允許,花蓮四季都可賞鯨,“客旺的時候,賞鯨船每天要出海六七次。”
如果怕暈船,在海邊聽濤觀浪也不錯?;ㄉ徤胶O噙B,七星潭是難得的一大片“沙灘”。
部落文化體驗多
花蓮是臺灣最大少數民族——阿美族主要聚焦區(qū)。近年來,花蓮旅游業(yè)者將部落文化重新包裝,讓游客有更好的“浸入式”體驗。
在馬拉桑獵人學校,游客可以體驗阿美族服飾、射箭、捕魚等,也可親手制作竹筒飯、圍火烤肉、品嘗小米酒;在馬太鞍休閑農業(yè)區(qū),還可戴著自己做的阿美族頭飾即興來一段歡快的部落舞蹈。
第九屆海峽兩岸美食文化論壇4月上旬在花蓮舉辦??h長徐榛蔚介紹,上屆論壇期間,花蓮特別組團赴大陸展示部落文化,營銷花蓮,此次將論壇爭取到花蓮,就是為了增加花蓮在兩岸的“能見度”。
花蓮休閑旅游協會人士介紹,2016年臺灣政黨輪替,加上去年花蓮地震的影響,對旅游業(yè)拖累很大。今年以來形勢好轉,陸客逐漸回升,但與高峰期相比仍有不少差距。
徐榛蔚說,花蓮今年陸續(xù)有3個高級酒店開業(yè),蘇花公路通車條件也進一步改善,“歡迎大家來花蓮看山看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