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微博)3月17日訊 1945年8月28日,日本宣布投降13天后,“毛澤東先生來了!……大家都認為這是中國的一件大喜事?!敝貞c《大公報》上說。毛澤東到達重慶的當天晚上,蔣介石舉辦了一個小型歡迎宴會。毛澤東與蔣介石見面了。他們至少有十幾年沒有見過面了。上一次見面可能是在廣州,那時蔣介石是國民革命軍的統(tǒng)帥,毛澤東則以國民黨員的身份代理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一年后,隨著國共兩黨的決裂,兩人從此成為政治上和軍事上的對手。
蔣介石的限度
蔣介石向毛澤東發(fā)出邀請時有一種“恩賜”的感覺,而且蔣介石沒有料到毛澤東真的會來。因此,在毛澤東抵達重慶的當天,他才匆忙召集會議討論對策,臨時確定了三條談判方針。
共產(chǎn)黨方面提出關于談判的11點意見,作出了重大讓步:不但承認蔣介石的領導地位,而且舍棄了“聯(lián)合政府”的提法,只要求“參加政府”。當然,這份意見中包含著兩個核心的政治問題,即軍隊國家化和結束黨治。
看到這些意見后,蔣介石的感受是:“腦筋深受刺激”。蔣介石與毛澤東進行了單獨談話—陪同毛澤東前往重慶的胡喬木回憶,在重慶,蔣介石與毛澤東會面有11次之多,大多是在公開場合,但兩人的幾次重要會談都是秘密的。蔣介石表示:承認解放區(qū)事實上是絕對行不通的,在中共真正做到軍令政令統(tǒng)一之后,各縣的行政人員經(jīng)中央考核后酌情留任,省一級人員乃至省主席可以考慮邀請中共人士擔任。關于軍隊問題,國民政府能夠允許的最高限度是,中共軍隊整編為12個師。除了對共產(chǎn)黨提出的“承認蔣先生在全國的領導地位”這一條表示“不勝贊佩”之外,國民黨方面對其他問題沒有任何讓步的跡象。
坐在蔣介石對面的毛澤東不置可否。共產(chǎn)黨方面已經(jīng)得到關于蔣介石談判底線的準確情報:蔣介石在軍隊問題上最后可能讓步到16個師。至于蔣介石說的省主席一職可以考慮邀請中共人士擔任,情報援引國民黨內部人士的說法是,到非讓步不可的時候,蔣介石準備讓毛澤東出任新疆省政府主席。
令人擔憂的事情
蔣介石焦躁不安。在他看來,毛澤東和共產(chǎn)黨人依舊是“匪”。而之所以還要與毛澤東周旋,其目的,蔣介石在給各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的密令中表述得明白無誤:“目前與奸黨談判,乃系窺測其要求與目的,以拖延時間……彼如不能在軍令政令統(tǒng)一原則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P>
毛澤東也十分疲憊,但是只要和談的期待還有,他就必須堅持下去。毛澤東出席了由孫中山之子孫科舉行的盛大酒會,他還出席了包括白崇禧在內的國民黨軍高級將領舉行的歡迎宴會或茶話會,他甚至看望了一向反共的陳立夫和戴季陶。毛澤東的觀點是:共產(chǎn)黨人來到重慶,就是為了與反共勢力的代表蔣介石談判,要解決問題就不能放棄與國民黨右派的接觸,“中國內戰(zhàn)必須堅決避免”。
但是,令人擔憂的事情還是出現(xiàn)了。此時,美軍已經(jīng)開始動用飛機和軍艦幫國民黨軍運送兵力。更嚴重的是,國民黨中統(tǒng)局擬定了以“蔣總統(tǒng)要經(jīng)常咨詢國事”為借口扣留毛澤東于重慶的計劃。延安給毛澤東發(fā)來電報,建議毛澤東回來。毛澤東的態(tài)度是,繼續(xù)留在重慶。同時,在有把握的情況下,打幾個大勝仗支援重慶談判。
毛澤東說:“不要擔心我在重慶的安全問題。你們打得越好,我越安全,談得越好。別的法子是沒有的。”
最后的談話
幾次戰(zhàn)役中,最有典型色彩的是上黨戰(zhàn)役。1945年9月10日,上黨戰(zhàn)役正式打響。當時,晉冀魯豫解放區(qū)的部隊面臨著裝備簡陋的困難局面。戰(zhàn)役開始后,劉伯承曾問太行縱隊副司令員陳錫聯(lián):為什么槍聲這么少?陳錫聯(lián)說:沒有子彈,不敢多放槍。然而,上黨戰(zhàn)役的結果卻完全出乎蔣介石的預料。面對閻錫山派出的兩萬多人援軍,劉伯承和鄧小平命陳錫聯(lián)、陳賡率軍迎擊。援軍司令彭毓斌中彈負傷后自殺,兩萬余人全軍覆滅。這使得蔣介石在重慶面對毛澤東的時候神情有些恍惚。
就在上黨戰(zhàn)役將要結束的時候,1945年10月10日,共產(chǎn)黨代表與國民黨代表在重慶桂園的客廳里簽署了《國民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xié)定》。
毛澤東要離開重慶了。蔣介石與毛澤東又見了一面,并進行了長談。蔣介石說,國共兩黨,不可缺一,黨都有缺點,也都有專長。我們都是五六十歲的人了,十年之內總要搞出個名堂,否則對不起人民。毛澤東向蔣介石談起土地革命。蔣介石聽后說,很好,將來這些事都給你們來辦。最后,蔣介石再次勸告毛澤東,不要搞軍隊,如果專門在政治上競爭,可以被接受。毛澤東則表示,贊成軍隊只為國防不為黨派。于是,蔣介石對毛澤東說,我們二人能合作,世界就好辦了。
1945年10月11日,毛澤東與蔣介石握手道別。他們誰都沒有想到,此一別便是他們的永訣。(據(jù)《新華每日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