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首次高雄市長補選15日舉行。在創(chuàng)新低的41.83%投票率之下,民進黨候選人陳其邁贏下七成逾67萬票,接過前市長韓國瑜留下的一年多任期。主要對手中國國民黨候選人李眉蓁得到24萬多票,得票率不到26%。

不對稱的對決
陳其邁是含著“金湯勺”的民進黨二代。2005年,借助父親陳哲男“扁家”近臣的優(yōu)勢,40歲的陳其邁就代理過高雄市長。之后他碰到連任3屆市長的陳菊,直到2018年陳其邁才代表民進黨競選市長。結果當時遇上如日中天的韓國瑜,敗選后不得不北上臺北出任行政機構副負責人。
自今年6月“罷韓”公投高票通過后,高雄市長的補選就不再有懸念。一邊是志在必得、深耕當?shù)厥畮啄甑拿襁M黨候選人陳其邁,另一邊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中國國民黨候選人李眉蓁以及民眾黨候選人吳益政;一面是全面執(zhí)政的民進黨當局開足馬力全力支持,一面是日益孱弱的國民黨有氣無力地支持,用臺灣媒體的話說,三選將實力懸殊,儼然是重量級與輕量級、羽量級選手的拳擊賽。
陳其邁希望大勝,李眉蓁與吳益政要盡量小敗,雖然勝負從補選那一刻就決定了,但兩個月的選戰(zhàn)還是打得火熱。然而,這只是場面上的熱鬧。三人將選戰(zhàn)打成了互相攻擊的扒糞大賽。二度參選、準備了十幾年的陳其邁,理應有說不完的市政規(guī)劃說明,但卻選擇逞口舌之快猛批兩位對手;同樣的,李眉蓁與吳益政也提不出大高雄建設的愿景與規(guī)劃,兩人只得質(zhì)疑陳其邁如果當選市長會貪污,因為他的父親陳哲男與好友蘇震清都涉嫌貪腐弊案。
最終,隨著背后的三大佬蔡英文、韓國瑜、柯文哲南下助戰(zhàn),把這場補選推向高潮。

做好做穩(wěn)非易事
至此,2018年由綠變藍的高雄市,再度變綠。然而,陳其邁選前定的目標沒有實現(xiàn)。民進黨陣營選前喊出得93萬票,結果只贏下67萬票。相比6月6日高雄“罷韓”投票開出的94萬票,證明高雄市民不喜歡韓國瑜并不等于就喜歡陳其邁。正如臺灣《中國時報》所說,陳其邁贏在他是民進黨推出的人選,民進黨以全黨資源予以加持,并非像2018年時的韓國瑜那樣充滿個人魅力。
也就是說,民進黨雖然收復“綠得出油”高雄,但市民對陳其邁的支持是有限的,不滿和疑慮也很明顯。陳其邁面臨的執(zhí)政挑戰(zhàn)不小,要做好做穩(wěn)也非易事。
對此,陳其邁喊出了“2年拼4年”的口號,聲稱未來高雄會貫徹“4大優(yōu)先”,包括產(chǎn)業(yè)轉型、增加就業(yè)、重大交通建設、解決空氣污染。而蔡英文也在為陳其邁站臺打氣:“要讓高雄市政重新開機,趕上進度。”
這顯然是說易行難。高雄港在上世紀80年代曾是世界第一大集裝箱港,長期是全球第三大港,這取決于臺灣當時在全球產(chǎn)業(yè)鏈分工中的承上啟下地位。2000年后,由于陳水扁當局的阻撓,兩岸遲遲無法直航,大陸轉口集裝箱與物流業(yè)務無法利用高雄港,高雄港白白錯過大陸經(jīng)濟高速增長的列車。如今,臺灣的產(chǎn)業(yè)地位不復當年,高雄港的地位,用韓國瑜2018年競選時所言,變得“又老又窮”。
高雄的沒落,是整個臺灣經(jīng)濟增長停滯的寫照。在臺灣大環(huán)境無法改善的情況下,高雄很難獨善其身。即便在島內(nèi),高雄年輕人也紛紛北上臺北、新北等地,島內(nèi)南北差距進一步拉大。
這些問題,都擺在2000年以來歷任高雄市長面前。陳菊沒能解決,韓國瑜也沒能解決,現(xiàn)在換上了陳其邁就能解決了嗎?懸。從他提出的施政規(guī)劃來說,依然是延續(xù)前任的小修小補。

國民黨與民眾黨更難過
陳其邁的高雄市長難當,敗選的國民黨與民眾黨日子恐怕更難過。
對于新任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而言,高雄補選是其新官上任后的第一仗。選前,他為本黨候選人李眉蓁定下來“333防線”,即得票率三成、得票超30萬、輸給對手30萬票內(nèi),結果3條防線全線失守。至此,黨內(nèi)對江啟臣的信任度受到重挫,這將影響到明年5月的黨主席改選。
現(xiàn)實就是,派出名不見經(jīng)傳的李眉蓁對陣家大業(yè)大、深耕當?shù)氐年惼溥~,再次證明國民黨在高雄的人才斷層,“韓流”在當?shù)匾呀?jīng)偃旗息鼓。之前,黨內(nèi)呼吁像朱立倫這樣的全臺知名人士空降一搏,但最終也不了了之。有分析就認為,2022年高雄市議會選舉,藍營議席很難像上屆那樣過半,民進黨很有可能在高雄實現(xiàn)全面執(zhí)政。
同樣的,對于柯文哲所在的民眾黨而言,候選人吳益政僅僅得到3.8萬票,首場地方選舉“實兵操練”以慘敗收場。這也證明,即便柯文哲選前周周南下輔選,但想利用“柯P光環(huán)”在南臺灣攻城略地,也過于樂觀。雖然已經(jīng)是島內(nèi)第三大黨,但民眾黨是一人黨、全靠柯文哲撐場面的局面沒有改變,民眾黨的未來、柯文哲的未來,都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也就是說,這場沒有懸念的高雄市長補選,更像是微縮版的臺灣政壇演義。茶壺里的風暴或許很難掀起大浪,但觀察家能從中看出許多道道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