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nèi)各軍校通識教育將刪除“中國現(xiàn)代史”課程引發(fā)熱議。臺退役陸軍上校洪登南接受香港“中評社”訪問表示,內(nèi)容不符時宜可以修,但刪除顯然就是“去中化”,只怕軍事教育養(yǎng)成會變得“貧乏、蒼白”,他曾擔任陸軍官校大學部部主任,教育是百年大計,要當負責任的當代人、要避免政客短視近利、要為下一代保留最佳的彈性,都是辦教育的鐵律,不該把政治偏狹的視野帶到教育里。
洪登南,屏東人,陸軍官校69年班畢業(yè),臺“國防大學”中正理工學院碩士,臺北師范大學化學系博士。陸軍上校退役,退役前擔任陸軍官校大學部部主任。
臺防務部門證實,軍事院校將調(diào)整通識課程,刪除“中國現(xiàn)代史”,改為“世界歷史”,另縮減國文含《孫子兵法》、英文課程各兩學分,用來新設“近代思想”與“人權與民主發(fā)展”課程,引發(fā)熱議。
針對刪除或換掉中國近代史課程,洪登南認為,臺面上轉(zhuǎn)型正義這批人就是想搞“臺獨”,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去中化”的目的就是搞“臺獨”,這非常明顯,雖然偽裝得很好、也講得很漂亮,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對轉(zhuǎn)型正義行動綱領這批人來講,基本上都是既定框架在做事,彈性不足。
洪登南說,若因“中國近代史”內(nèi)容不符需求,那就討論內(nèi)容并做修改,但刪除課程顯然就與政治斗爭相關,目的已非教育本身。譬如現(xiàn)在只以臺灣防衛(wèi)為重點,就把與相關戰(zhàn)役放進來,不該把政治偏狹的視野帶到教育里,不管是軍事教育或一般教育都一樣,教育是百年大計,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心胸要夠廣,眼光要深邃。
洪登南過去曾擔任陸軍官校大學部部主任,他回憶當時負責主導陸軍官校的大學教育,包含歷史、通識、專業(yè)課程等等,他當時就會嚴格要求老師們不要把政治傾向帶進學校,別在上課時批評政黨或講政治,這是他最基本的要求。
有關對軍官養(yǎng)成教育的影響?洪登南認為,因為中國近代史涉及許多保臺戰(zhàn)役,譬如古寧頭、一江山島、八二三炮戰(zhàn)等,而且臺灣地區(qū)這支部隊是從黃埔軍校過來的,與歷史息息相關,如果換掉,恐怕就會歷史會變得更加“貧乏、蒼白”,不知道如何從清末演變來,以及實施民主憲政后在臺灣發(fā)展至今的過程。
洪登南強調(diào),任何參與歷史教育的人,第一個鐵律就是做一個負責任的當代人,思考要為下一代植入什么東西。第二個,一定要避免政客短視近利,會限制下一代、傷害年輕人未來,政客視野太狹隘,只想達到短暫目的,沒有給年輕人留彈性,這是非常缺德的事情。
最后一點,洪登南說,要為下一代保留最佳的彈性,“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將來下一代都不認識中國文化了,現(xiàn)在就“切”的這么清楚,到底誰能知道未來會怎么發(fā)展?他嘆,臺軍雖然會有假想敵,譬如演習會分紅軍、藍軍,但文化及教育上不能有假想敵,大家要知道自己文化的根來自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