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臺媒報道,為維持臺空軍“愛國者”導彈系統(tǒng)妥善,美臺雙方簽署了約7.7億新臺幣的“導彈系統(tǒng)技術支援服務”,履約時間為今年至2027年,地點為新北市泰山區(qū),原廠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派遣教官赴臺,進行技術維修與相關指導,確保臺軍空防戰(zhàn)力。
對此,臺北大學鄭又平教授表示,“愛國者3”增程型雖然比臺軍現(xiàn)役的“愛國者3”導彈更先進,然而造價偏高,且不適合過度消耗于像戰(zhàn)機這種躲避幾率比較高的目標。至于“愛國者”導彈的殺傷力,臺軍如果全盤聽任境外勢力的片面之詞,實在是太過天真。
而美臺這次協(xié)議之所以搞得比較急,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副研究員謝楠認為,一方面由于民進黨當局擔心新舊交接時產(chǎn)生變數(shù)而加緊操作;另一方面,美國之所以把“愛國者3”增程型導彈賣給臺灣,明顯是要強化臺灣所謂的“自主防務能力”,因為在美國人看來,把它給臺灣就可以非常好地強化臺灣相應的“防務能力”了。
同時,美國還要求臺灣強化“不對稱作戰(zhàn)”能力,扮演好一顆棋子,甚至是棄子、炮灰的角色。謝楠預見,類似這種舉動未來還會有,隨著賴清德的上臺,臺灣民眾恐怕要面臨更加嚴重的損失。
除美臺在“愛國者”導彈上進行“軍事合作”外,民進黨當局還對外宣稱,要在花蓮的新基地部署反艦導彈,企圖與美聯(lián)手在臺灣島的前沿陣地部署更多導彈裝備。鄭又平指出,賴清德上臺后,勢必會加速跟美方的勾連,也會加速落實美國“豪豬戰(zhàn)略”的執(zhí)行。
輿論指出,美國近期對臺灣動作可謂接二連三。就在不久前,美國眾議院還一致通過了兩項涉臺法案,分別為“臺灣保護法案”及“不歧視臺灣法案”。
鄭又平表示,美國的涉臺法案層出不窮,美其名曰是要擴大臺灣的國際參與以及反制中國大陸對臺灣地區(qū)的“施壓”,其實目的是要抗衡中國。
謝楠認為,通過打“臺灣牌”來遏制中國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了美國朝野的共識,未來美國操弄“臺灣牌”的強度、力度、頻度恐怕會持續(xù)升高。而對于島內(nèi)“急獨”勢力,美國則會進行相應“管控”,避免被島內(nèi)“臺獨”分裂勢力把自己“拉下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