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3月27日訊 昨天上午10點,導報駐臺記者來到臺北市議會交誼廳,這里是此次選舉臺北市的第17、18投票所,該選區(qū)有投票權的國民黨黨員數(shù)為2400余人。
當時正是投票高峰期,陸續(xù)有黨員進場。不過,投票所里暮氣沉沉,讓人不由得替國民黨前途捏把冷汗。導報駐臺記者發(fā)現(xiàn),來這里投票的,大部分是七八十歲的老人,有的甚至拄著拐杖,顫巍巍地從外面走進來。他們兩鬢斑白,歲月在其臉上刻下深深的痕跡,但鄉(xiāng)音未改,聽得出很多是外省籍的阿公阿嬤。
偶爾在投票所外看到幾個年輕人,他們大多是陪同父母前來投票的。導報駐臺記者在此停留約40分鐘,只看到兩個40多歲的大叔過來投票。
國民黨選黨主席,很少看到年輕人的身影,這大概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黨員老化,年輕黨員所占比例太低;另一種是年輕黨員對選舉冷漠,不出來投票。不管是哪一種可能性,或兼而有之,這對國民黨都是不利的,值得新任黨主席警惕。更讓外界憂心的是,這些對國民黨最忠心的老黨員,正一個個凋零。
國民黨目前有30多萬黨員,這個數(shù)字是民進黨黨員數(shù)的2倍多。藍綠對決,“大黨”卻被“小黨”打得大敗,這只能說明國民黨黨員戰(zhàn)斗力不強。
國民黨幾乎每任黨魁上臺,都會承諾讓黨“年輕化”,但收效甚微。時值危急存亡之秋,新一任黨主席勢必要動真格,展現(xiàn)出破釜沉舟的勇氣,爭取年輕人的支持和認同,國民黨才有翻身的希望。
導報駐臺記者 薛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