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3日,中國女足在東京奧運會亞洲區(qū)預選賽附加賽次回合中鏖戰(zhàn)120分鐘,以總比分4比3力壓韓國隊,“沖奧”成功。賽后,不少專業(yè)人士認為,“鏗鏘玫瑰”贏在了體能上。
130余日的訓練,每日跑動距離都在萬米以上,扎實的體能儲備為姑娘們奠定了“沖也能沖垮你”的底氣。同為亞洲球隊,中國球員何以在如此高強度的訓練中保證身體健康和上佳的競技狀態(tài)?在球隊營養(yǎng)師、北京體育大學運動生物化學教研室主任曹建民教授看來,秘訣其實很簡單——吃。
“能量的核心要靠飲食,我們的工作就是讓運動員吃得合理。”曹建民1984年從吉林大學化學系畢業(yè)后分配到北體大,熱愛體育的他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頻繁跟隊,為各項目運動員提供膳食營養(yǎng)保障,定菜譜是他的“拿手絕活”。
“足球是一個相對長時間的運動項目,運動員需要良好的糖儲備,所以在主食方面以面食為主。但在烹飪中應盡量避免高油脂、高熱量的攝入,既要營養(yǎng)合理又要保證口感。所以我們用雞肉、骨頭煮的高湯來做面條,姑娘們很愛吃。”
“蛋白質(zhì)的攝入則主要以魚、牛、羊肉為主,但要避免油炸,比如魚類多以清蒸或其他少油的方式來做。豬肉吃得很少,主要是瘦肉排骨。”
“另外還有蔬菜,通常是中式拌菜或西式沙拉,或者開水短時間焯制,盡量避免中餐的傳統(tǒng)爆炒。這樣做,一方面能夠避免高溫烹調(diào)破壞維生素,另一方面避免炒菜帶來大量油脂,造成熱量攝入過多,體脂增加。”
一個個看似尋常的“小秘方”,卻是女足體能儲備的關(guān)鍵。而令曹建民印象最深的,是姑娘們的高度自律。“其實她們和普通女孩子一樣,大多愛吃巧克力、蛋糕這些高脂零食,有的也愛吃油炸食品。但集訓期間我們是不能提供的。”曹建民說,姑娘們自知科學飲食的重要性,全都能管住嘴,絕不任性妄為。隊員們這股子勁兒令曹建民十分感慨,“所以主場0比2落后時,我們整個團隊都認為一定能追回來,一方面因為我們有這個體能基礎(chǔ),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孩子們的這種精神。”
如今比賽告一段落,曹建民會適當給隊員安排一些點心、油炸食品解解饞。但他發(fā)現(xiàn),姑娘們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健康、合理的飲食習慣,不太愛吃那些食物了。
作為國內(nèi)運動營養(yǎng)領(lǐng)域的“大拿”,曹建民在為運動隊做后勤保障時一向親力親為。女足奧運附加賽首回合客場作戰(zhàn)時,年近六旬的他與隨隊廚師一起下廚,擇菜、洗菜樣樣干。
除了女足,曹建民還負責田徑、藝術(shù)體操、賽艇皮劃艇、越野滑雪等多支“國字號”的科研工作。他說,“無論跟哪個隊,明星隊伍還是冷門項目,保證運動員沒有后顧之憂地訓練,以最佳狀態(tài)上場,這就是我的任務。”(記者 王笑笑)
(來源:北京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