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自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建成通車,武警青海總隊一茬茬官兵肩負起守護這條天路的神圣使命,在海拔4868米的昆侖雪域,護送一趟趟列車平安穿行——“云端哨位”書寫青春芳華
一夜暴風雪過后,莽莽昆侖銀裝素裹。10月的清晨,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可可西里無人區(qū)徐徐升起。
“敬禮!”武警青海總隊執(zhí)勤支隊昆侖山隧道守護中隊2號哨位旁,官兵們整齊列隊、神情肅穆,隨著副中隊長和洋洋一聲令下,8名官兵齊刷刷舉手敬禮,凝視國旗、高唱國歌——這是他們每周一雷打不動的升旗儀式。
“氧氣吃不飽,風吹石頭跑,樹不活一棵,鳥也難飛高。”這里海拔4868米,含氧量僅為海平面地區(qū)的50%,是武警部隊海拔最高的固定執(zhí)勤哨位。綿延千里的青藏鐵路宛如一條鋼鐵巨龍,從這里穿越而過。
登上哨位,要爬108級陡峭的臺階,這些臺階呈45度斜坡,只有一根護欄,被官兵稱為“天階”。108級臺階,即使在平原上攀登都不容易,何況是在極度缺氧的昆侖山!
當激情飛揚的軍旅人生遇見荒涼寂寞的雪山戈壁,官兵們向有限的生命打張借條,把無限的忠誠獻給祖國。指導員溫杰鋒告訴記者:“雖然這里被稱為‘生命禁區(qū)’,但我們必須用生命守在這里,因為我們守護的地方是中國。”多年來,一茬茬官兵響應(yīng)祖國的召喚,服從組織的安排,毅然走上這個“云端哨位”,任憑高寒缺氧,任憑風吹雨打,任憑孤獨寂寞,他們沒有絲毫猶豫,沒有半點畏縮,沒有一句怨言,只因“忠誠”兩個字已深深烙印在青春的坐標系上。
聽在中隊服役12年的老兵陳攀說,前些年,哨位上吃的穿的用的全得靠人力一點點往上背,遇上雪天,本來就窄的臺階變得特別濕滑,為安全起見,只能暫停運送物資,缺少新鮮瓜果蔬菜的官兵只能靠吃維生素片補充營養(yǎng)。“這里一年得有半年是雪季吧?”面對記者提問,陳攀笑著回答:“我們這里沒有雪季一說,因為一年到頭都可能下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近年來,軍地各級黨委始終關(guān)心關(guān)注著這里的官兵,先后為哨位配置了小型卷揚機、水質(zhì)凈化處理設(shè)備、一體化供氧系統(tǒng)和通信基站塔等。最令人欣慰的是,在專家的指導幫助下,官兵在高原上建成了智能生態(tài)溫室,豐富的蔬菜擺上了飯桌。執(zhí)勤生活條件的極大改善,讓官兵深切感受到祖國發(fā)展的強大脈動,更加堅定了守護青藏鐵路的信心決心。
雖然物質(zhì)條件發(fā)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但是“天階”注定是一條不平坦的艱辛之路。曾有人建議修一座電扶梯替代“天階”,沒想到官兵聽后卻連連擺手:“還是留著吧,我們跟它都有感情了!”這108級臺階承載著太多的青春與夢想,已然成為官兵堅守高原的心靈寄托。
去年年底,中士楊超東準備休假回家和女朋友訂婚,誰知在節(jié)骨眼上一名戰(zhàn)士感冒加重,須立即下山醫(yī)治。那時正值老兵復退期間,由于執(zhí)勤兵力緊張,楊超東沒有多考慮,主動推遲了休假。為此,女朋友和他還吵了一架。
楊超東沒想到,幾天后,女朋友瞞著他,在中隊官兵的幫助下,一路奔波、幾經(jīng)周折,來到了“天階”下。面對108級臺階,已經(jīng)被高原反應(yīng)折磨得筋疲力盡的她眼淚奪眶而出,可她還是一邊吸著氧氣,一邊手腳并用地往上爬……一旁的戰(zhàn)士不忍心看她這樣艱難,悄悄通知了楊超東,于是,兩人在“天階”上相會了。“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他倆緊緊擁抱在一起,許下了一生的諾言。
歲月如歌,青春似火。“你們覺得在這里幸福嗎?”面對記者提問,官兵一下子打開話匣子:“當然幸福,家里人都支持我晉升中士繼續(xù)留隊!”“戰(zhàn)友們互相配合,執(zhí)好勤站好哨,就是最大的幸福。”“不下雪,我們可以用卷揚機運送物資,比以前方便多了,我覺得很幸福。”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用樸實話語道出對幸福的理解和感悟。
“青春的浪漫在雪絨花前,士兵的風流在關(guān)山月下……任寒風吹過綠色的軍營,讓雪山見證信仰的海拔……”在和洋洋提議下,記者和官兵一起唱響《云端哨卡》——一首屬于高原官兵的青春之歌。一張張高原紅的臉龐,此刻是那么可愛;一陣陣爽朗的笑聲,是他們將個人夢想融入中國夢強軍夢的壯美詩行。(郭紫陽 史彥賓 王金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