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防務新聞”網站6月14日報道,F(xiàn)-35戰(zhàn)斗機上一款“最令人期待”炸彈的生產已經停滯了將近一年。
報道稱,美國雷聲公司為F-35戰(zhàn)斗機和其他戰(zhàn)斗機開發(fā)的一款新型精確制導炸彈的交付停滯了大約一年,因為該公司在努力糾正這款武器一個關鍵部件的技術問題。
美軍戰(zhàn)斗機掛載“小直徑炸彈”II
美國空軍發(fā)言人杰克·貝利對此回應稱,該部件存在的技術問題導致“小直徑炸彈”II(SDB-II)的生產在2019年7月陷入停滯,政府可能最快在7月批準解決方案。然而美國政府問責局6月份發(fā)布一份報告指出,持續(xù)的技術問題已經導致了這款炸彈的部署延遲,雷聲公司被迫重新設計關鍵部件,并已經對交付給美國空軍和海軍的598枚該型炸彈進行了翻新。
“小直徑炸彈”II也被稱為GBU-53,這種采用三模制導設計的炸彈配備的制導系統(tǒng)可以使用毫米波雷達、紅外引導和半主動激光技術來引導進行打擊,使得這種炸彈在任何天氣條件和極端惡劣環(huán)境下都能準確命中目標。
美國空軍和海軍計劃將“小直徑炸彈”II集成到包括F-15、F/A-18和F-35在內的一系列戰(zhàn)斗機的武器系統(tǒng)之中,但這種炸彈的開發(fā)已經陷入困境超過10年。
空軍發(fā)言人貝利表示,這次停產是由于雷聲公司的內部問題引起的,該公司人員發(fā)現(xiàn)用于固定炸彈彈翼的固定夾“在長時間的飛行中因震動疲勞”。他同時也補充說,在“小直徑炸彈”II的部署測試過程中還沒有因這一問題出現(xiàn)過事故。
但美國政府問責局在報告中寫道,這一問題可能會造成武器部件損壞,對載機來說也構成安全隱患。政府問責局說:“雖然這個問題可能會影響到所有攜帶該炸彈的戰(zhàn)機,但有官員表示,這對F-35戰(zhàn)斗機的影響最大,因為炸彈是裝在該機的內部彈艙里的,如果炸彈在武器艙內展開彈翼,可能會造成嚴重的破壞。”
雷聲公司拒絕就此事發(fā)表評論,而是將問題轉交給了美國空軍。
美國政府問責局稱,雷聲公司計劃通過一種新設計的固定夾來解決這一問題,這種夾子可以降低彈翼的震動,該公司已經對交付美軍的“小直徑炸彈”II進行了維護改裝,并且承擔了全部的費用。美國空軍方面也證實,新設備的測試已經完成,正在進行最后的審查。
報道稱,雖然雷聲公司和美國空軍曾希望在4月份重新“小直徑炸彈”II的生產,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被迫推遲,現(xiàn)在美國政府有望在7月份批準生產。
彈翼問題只是雷聲公司正在努力解決的“小直徑炸彈”II的多項技術問題之一。這一武器項目在2019年完成了部署測試,但在多達11次的故障報告后,雷聲公司需要對該炸彈的硬件和軟件進行修改。美國政府問責局表示,已經對兩個硬件問題進行了修復,另外8個故障與軟件問題有關,這些問題都將在未來的升級中得到解決。(記者 徐璐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