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次出土的正學堂碑殘部

▲江煥明在拓石碑(資料圖)
臺海網(wǎng)(微博)8月18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張韓豐 文/圖)芝山,可是選址郡城的風水寶地。漳州人耳熟能詳?shù)拈_元寺,就建在上面。鮮為人知的是,這芝山上還曾辦過一個“高級研討班”。
說起這“研討班”,還得從一塊殘缺的石碑說起。繼開元寺碑出土之后,今年8月初,在芝山大院內(nèi)又新發(fā)現(xiàn)了正學堂碑。
這正學堂,相當于如今的高級研討班;“一代完人”黃道周,曾在這兒設壇論道。
漳州市政協(xié)海峽文史資料館館長江煥明說,過去,只是從文獻上得知,芝山有座正學堂;如今,正學堂碑的出土,是漳州文史界和黃道周學術(shù)研究領(lǐng)域的一件大喜事?!八視粤酥ド綍骸ⅫS道周設壇講學的確切方位,也揭曉傳世名著《榕壇問業(yè)》《榕頌》的誕生地。”
出土:揭曉黃道周設壇講學的確切方位
仔細打量石碑,長150厘米左右、寬89厘米,經(jīng)仔細清理,發(fā)現(xiàn)石碑上竟刻有精美花邊,以及密密麻麻的文字。
江煥明對碑文進行拓片整理,780多字中,主要內(nèi)容是闡述儒生修身為本的主張。
從碑文內(nèi)容及涉及人物推測,明嘉靖至萬歷年間,正學堂建于芝山書院故址。
同時,江煥明發(fā)現(xiàn),黃道周撰寫的《榕壇問業(yè)》中也曾提到,“七年夏就芝山之正學堂為講舍”。可以肯定的是,崇禎七年,黃道周曾在正學堂設壇論道。
碑石身世得以確認。江煥明興奮地說:“開元寺碑、正學堂碑,相繼出土的兩通明末碑石,似乎是天意,也正說明了芝山是塊儒釋交織的寶地?!?BR>
探秘:黃道周曾在正學堂設壇論道
“48位鐵桿弟子,跟隨黃道周,專心研究理學,追求人生的真諦,這一待便是一年半?!苯瓱髡f。
這些弟子,很不簡單,大都是有身份、有資歷的士大夫。
他們講經(jīng)論道,目的不是為了科舉或仕途,而是追求天地之正氣、人世之正道。
江煥明推測,盡管明末風雨飄搖,民不聊生,但當時的漳州,因月港,帶來了海上商業(yè)的繁榮?!罢闹葸h離戰(zhàn)亂,人民過起了滋潤的小生活,為此,也給黃道周及弟子們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使得他們不為仕途,只為追求真知?!?
價值:傳世名著《榕壇問業(yè)》《榕頌》的誕生地
江煥明說,在芝山的一年半里,黃道周將講學的重要內(nèi)容,以筆記方式存世,這些珍貴文獻后刊刻成書籍,書名《榕壇問業(yè)》,計十八卷,清乾隆時收入《四庫全書》。
同時,江煥明認為,不單是《榕壇問業(yè)》,就連黃道周聞名于世的《榕頌》,也是在正學堂誕生的。
芝山上有萬松峰、禪月峰、凈眾峰等,而碑文上本刻有正學堂的具體位置,但因石碑斷裂,已無人知曉了。
碑文內(nèi)容上,頌揚一位德高望重的“先生”,對其評價非常之高,有“賢于堯舜”之語,令人震撼。
江煥明遺憾地說,因為碑首的缺失,“先生”究竟是誰,還不能確認。
他也希望能盡快找到石碑的殘缺部分,說不定,更多的謎底將隨之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