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領(lǐng)取地鐵4號線開通紀念首日封。記者 陳暖 攝
據(jù)福州日報8月26日報道 你收到地鐵4號線開通紀念首日封了嗎?23日至25日,4號線首通段開放試乘,頭一天紀念封就被一搶而空。記者在試乘采訪過程中,有幸收到了3個。但在偶然碰到了一群對4號線有特殊感情的人,并聽完他們的故事后,記者把這3個紀念封轉(zhuǎn)送了出去。
第一封
希望宋爺爺?shù)纳钊?/strong>越來越大
“如果有個地圖就好了。”宋爺爺是讓記者第一個送出紀念封的人。
試乘首日,記者隨車走走停停,出站進站,想親身感受“換乘之王”的便利。路上,記者碰到了也在試乘的宋爺爺。
在西門站,他在站廳導(dǎo)覽圖前研究,一路拍照記錄;在東街口站,他又出現(xiàn)在4號線換乘1號線的通道上;在省立醫(yī)院站出口,記者竟然又碰到他,那時,他正抬頭望著眼前的省立醫(yī)院大樓,站了1分多鐘……宋爺爺對4號線有什么感受?記者忍不住上前詢問。
“這真的是‘家門口’的地鐵,有了它,我兒子去上班就不怕堵車,雨天也不怕淋雨了。”宋爺爺家住三利花園,步行5分鐘即可到達4號線三角池站。他的兒子在省立醫(yī)院工作,每天騎車通勤,孫子今年大三,也在醫(yī)院實習。這天,他特地來試乘地鐵,想替子孫們探探路。
“盼了這么多年終于要開通了,太好了。”對著地圖,宋爺爺比劃著從家到省立醫(yī)院的線路,他還用手機拍下來,想為家里人規(guī)劃沿線出游方案。但在手機上地圖放大操作,有點不方便。“如果有份地圖就好了,我老人家不太會用手機。”
記者心中一動,手里就有份“地圖”——紀念封上印著福州地鐵全線網(wǎng),換乘站點一目了然,非常適合他。就這樣,記者把第一個紀念封交給了他。
“杰哥”在4號線列車錄視頻。記者 林榕昇 攝
第二封
彌補小地鐵迷的遺憾
“今天整個線路都走過了,要是有紀念封就圓滿了。”4號線車廂內(nèi),“杰哥”一聲頗為遺憾的嘀咕,讓記者送出了第二個紀念封。
試乘當天,記者見到小地鐵迷“杰哥”時,他正舉著手機,把攝像頭貼在4號線列車車頭的觀光窗玻璃上——這是本次試乘活動的熱門打卡點,在觀光窗可以看到列車在隧道行駛的畫面。
手機屏幕顯示,“杰哥”已經(jīng)錄了35分17秒,屏幕上的秒數(shù)一點點增加,畫面卻內(nèi)容卻沒什么變化。時間久了,他的手有點酸,便讓表弟小盧接力,自己仍在一旁盯著。
為啥要一直錄?“每站‘風景’可能都不一樣,而且這是省內(nèi)首條全自動運行路線,無人駕駛,我想回家好好研究。”談起4號線,“杰哥”既興奮又自豪,滔滔不絕地給記者介紹起來。
“杰哥”是福州華倫中學(xué)初一學(xué)生,從小學(xué)二年級就迷上了地鐵,每周末他都會坐福州地鐵1號線到福州火車站,再返回。試乘當天,他和爺爺奶奶、表弟起了個大早,從家附近的1號線達道站上車,到南門兜站換乘,再到金山站換乘5號線去帝封江站。
其實1號線與4號線中間有很多換乘站,并不用如此大費周章。“杰哥”解釋,這是一種儀式感,他要從線路的首站帝封江站開始,完整地感受這條線路。還有一個原因,“帝封江站可以領(lǐng)取地鐵4號線紀念封。”每一條新線試乘,他都會收集相關(guān)紀念品。但這次,熱情的乘客們早已搶光了所有的紀念封。
為了彌補“杰哥”這天的遺憾,記者送出了第二個紀念封。
第三封
給來榕建地鐵的外鄉(xiāng)人留份紀念
“這是我參建的第一條福州地鐵線路,可惜忙到?jīng)]時間去領(lǐng)紀念封。”第三個紀念封,記者留給了來榕建設(shè)地鐵的外鄉(xiāng)人閆威。
閆威來自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2018年4月,他與團隊來到福州,投入4號線隧道施工。閆威所負責的省立醫(yī)院站和東街口站是4號線首通段施工難度最大,且極為重要的兩個站點。5年來,他與團隊啃下了一個個“硬骨頭”,在施工過程中創(chuàng)下了多個國內(nèi)、省內(nèi)第一。
試乘期間,閆威感受如何,有沒有聽到群眾對4號線的評價?23日下午,記者撥通了他的電話。“實在走不開,我們一直忙著線路收尾工作。”閆威所在的施工項目部離省立醫(yī)院站不到1公里,即便這么近,他依然抽不出空。
4號線正式開通,閆威的任務(wù)結(jié)束,他將返回上海。“同事們都在說,福州地鐵發(fā)放了紀念封,我原本想帶回去作紀念。”電話里,閆威連連說了好幾次“可惜”。
25日下午,試乘活動的最后一天,記者聯(lián)系到閆威時,他仍然沒時間參加試乘。“等以后有機會我再帶家人來福州來感受吧,到時候要讓他們好好看看我參與建設(shè)的站點。”他說。
放下電話,記者決定把最后一個紀念封留給閆威和他的家人。(記者 林榕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