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遂將軍的嫡孫為祖父紀念碑揭幕。
臺海網(wǎng)10月22日訊 據(jù)福州晚報報道 前天中午12點半,辛亥革命元老何遂將軍故里碑,在何遂將軍祖籍地——福清市港頭鎮(zhèn)占陽村落成。何遂將軍的嫡孫何代寧、何巍分別從西安、北京趕來為祖父紀念碑揭幕。
占陽村為宋代何氏所辟,因海上絲綢之路始發(fā)渡口而繁榮,保存著八扇厝、何氏宗祠、大王宮等眾多海絲遺存。在剛剛結束的由本報與市文廣新局組織的“福州最美·十大濱海文化景觀”評選中,占陽村以29萬票獨占鰲頭。
辛亥革命元老何遂將軍故里碑,碑文由福州著名書法家、篆刻家鄧定劍題寫,碑高3米,底座高1.3米,青石質(zhì),簡介了何遂傳奇一生。
閩人何遂字敘甫,亂世一愛國奇人也。一八八八年生,十六歲從軍反清,十九歲加入中國同盟會,系廣西同盟會支部創(chuàng)建人之一。辛亥追隨吳祿貞發(fā)動“燕晉聯(lián)軍”起義,在石家莊扣押清軍輜重列車,孫中山說:“倘非山西起義,斷絕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后先生迭經(jīng)護國、護法及北京政變,舍生忘死,沖決羅網(wǎng)。三十六歲任國民軍空軍司令,第三軍參謀長兼第四師師長,北京政府航空署署長,授銜陸軍中將。中年棄軍從政,曾任黃埔軍校“代校務”、國民政府立法委員、立法院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等職。先生力主抗日,“九一八”事變后與朱慶瀾將軍共組“遼吉黑熱抗日義勇軍民眾后援會”。西安事變后,即與中共高層建立良好關系。繼而,對人民解放事業(yè)多有貢獻。建國初,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政法委員會副主任、司法部部長,系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法案委員會委員。一九六八年病逝于北京。先生才氣縱橫,詩詞書畫俱佳,喜收藏而不自璧,盡獻國家。一九一二年與湖北陳坤立結婚,伉儷情篤,育有六子二女,皆正直向上,自立于世。
前日,占陽舉村齊聚碑前,在齊鳴的鼓樂聲、掌聲和叫好聲中,何代寧、何巍揭開披碑紅綢,隨即村民們自發(fā)地點燃起了鞭炮,以致敬占陽村的優(yōu)秀兒子何遂。
遠道前來揭碑的何巍對記者說:“家鄉(xiāng)人對祖父的深情讓我感動,也讓我再一次感受到對國家對民族赤膽忠誠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他們贏得了人民永遠的緬懷,我為祖父高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