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朦朧,秋風送爽。晚上8點,像往常一樣,船娘連英嫻熟地啟動氣墊船,載著一船十多名游客,從福建泰寧縣九龍?zhí)洞a頭出發(fā)。
氣墊船長5.5米,寬1.6米,在連英的操控下穩(wěn)穩(wěn)前行。水波微蕩,水巷蜿蜒,兩岸奇峰突兀,峭壁林立,丹霞石壁間不時可見巖洞,有蓮花、詩詞、人物等光影投射在石壁上,在朦朧水霧中顯得美輪美奐,游客很快沉醉在山水間。
“當船娘可不輕松。”連英告訴記者,除了駕駛船舶,還要負責游客安全防護,講解沿途風景的歷史和文化故事,并回答游客的問題。
氣墊船緩緩行駛,記者和連英攀談起來,今年38歲的連英是客家人,在泰寧九龍?zhí)毒皡^(qū)當船娘6年了。她告訴記者,2014年以前在嬰幼兒用品店賣奶粉,每個月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她的丈夫在大金湖上清溪景區(qū)撐竹排,收入較高,最終她下定決心去學了游泳和駕船,改行做了船娘。
地處閩西北的泰寧屬于首批國家生態(tài)文明建設示范縣,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地、世界地質公園、5A級景區(qū)等多張亮麗名片,人口14萬,全縣總勞動力的五分之一從事旅游業(yè)。
“做這行很開心,五湖四海的游客都能碰到,他們都喜歡聽我們講當?shù)氐墓适隆?rdquo;連英打開了話匣子,“以前年輕人外出打工的多,現(xiàn)在村里大部分人都不出去了,很多人是白天種煙葉,晚上撐船,賺兩份錢,這幾年泰寧的旅游變化很大,業(yè)態(tài)越來越豐富,民俗、餐飲、船工等,在家門口就業(yè)不難。”
去年6月,泰寧在九龍?zhí)短赜械乃系は嫉孛?、巖石、洞穴等原生態(tài)實景的基礎上,結合全息投影、燈光秀等技術,打造出立體化的沉浸式夜游項目,很快受到游客追捧,成為“網(wǎng)紅打卡地”,去年接待游客6萬多人次,門票收入約500萬元。
“以前主要收入是白天撐竹排,一趟33元,一天撐兩三趟,加上底薪,一個月三四千元,開啟夜游項目后,我?guī)б淮慰陀我惶耸?0元,一晚上跑三趟,月收入翻一倍多了。”連英說。
游船穿行在水巷,湖面突然下起了雨,淅淅瀝瀝到密密麻麻,連英連忙將船開到光影交錯的“時光隧道”巖洞中避雨。巖洞外,高聳的石壁上落下的雨水飛流直下打在湖面上,巖洞內卻湖水靜謐,別有洞天。
看到越來越多游船開進巖洞避雨,雨一時停不下來,連英從船上站了起來,清清嗓子,用客家話唱起了當?shù)厣礁?,清脆的嗓音、?yōu)美的旋律引得游客陣陣叫好。
九時許,一小時的夜游結束,一船游客意猶未盡,連英待游客上岸,整理游船。此時,還有更多的游客披著雨衣,等待下一趟的夜游。
“旅游市場已經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 泰寧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明輝介紹說,今年6月底到8月底,九龍?zhí)队慰土窟_七萬人次,門票收入已經超過了去年半年總量。
“現(xiàn)在來泰寧的游客有50%到60%的人會來夜游九龍?zhí)?,我們干勁十足?lsquo;夜旅游’增加了游客在泰寧停留的時間,也帶動了泰寧的民宿、餐飲消費,讓更多老百姓增收致富。”連英說。(來源:新華網(wǎng) 新華社記者 趙雪彤、王任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