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0日,農(nóng)歷二月初一,城廂區(qū)龍橋街道泗華村溪安祖社舉行“搶豆丸”鬧元宵活動(如圖)。該村“搶豆丸”習(xí)俗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
當(dāng)天上午8時30分,在泗華村溪安祖社,有的村民架好鍋灶,調(diào)好配料,下鍋煮起豆丸,并招呼過往村民和游客品嘗;有的村民則抓緊時間,將豆丸按份裝入紅色袋子,為稍后舉行的“搶豆丸”活動做準(zhǔn)備。
上午10時整,三聲火銃響過,十多名身著白衫紅褲的小伙,雙手高舉裝滿豆丸的托盤,在村民的“圍追堵截”下,雙腳跳躍、靈活閃躲。待被人追上搶奪時,他們便順勢雙手往下一撒,盤中的豆丸傾盤而出,被村民一一分搶。在喜慶的鑼鼓聲中,眾人踴躍爭搶,寓意搶到福氣和好運,吸引圍觀村民和游客紛紛加入其中,好一片熱鬧景象。
“看,這是我剛才搶到的。”來自江西的游客趙美娟一邊向朋友展示自己的“碩果”,一邊興奮地看著別人繼續(xù)搶豆丸。她說,第一次見到這么有意思的元宵習(xí)俗,大家聚在一起,各展神通,分搶豆丸,非常熱鬧有趣。
“因為這個豆丸是紅的、圓的,所以象征新的一年團(tuán)團(tuán)圓圓、紅紅火火。”泗華村民俗傳承人肖向陽說,他們村的豆丸,是用捏碎后的豆腐做皮,用切碎好的花生、香菇、粉絲、芹菜、香菜做餡,包成一團(tuán),再雙手搓圓,寓意五谷豐登;包好的豆丸裹上面粉煮好,再染紅,寓意吉祥康泰;將豆丸分袋裝好,大家一起搶豆丸,則代表搶祥瑞、搶福氣。村民將搶到的豆丸帶回家,等農(nóng)歷二月初二龍?zhí)ь^當(dāng)天再煮,屆時全家一起吃豆丸,圖一個平安、吉利。(全媒體記者 戴立欽/文 楊怡玲/圖)
來源:莆田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