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12月9日訊 據(jù)福建日報報道:
開欄的話
筆墨丹青,這是千古事;陽春白雪,這是千古論。莆田古有蔡襄、宋玨、吳彬;近代有朱官登、李耕、黃羲;那當代有誰?
自本期起,《莆田觀察》開設“他們在莆田寫字畫畫”欄目,將鏡頭和筆觸對準新時期莆田書畫家們,講述他們與莆田的故事,直播他們在莆田的創(chuàng)作,拾起那些被遺落的書畫“明珠”,呈現(xiàn)當代莆田藝術的紛繁。

陳漢卿在畫室創(chuàng)作。 游飛 攝
人物名片:
陳漢卿,1974年生,福建莆田人,畢業(yè)于福建師大成教院美術系。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廈門市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F(xiàn)為專職畫家,主攻油畫創(chuàng)作。

陳漢卿作品《藍色家園之網(wǎng)的記憶》(資料圖片)
12月5日,天氣已入冬。莆田市中心隔溝河上,河面清冽,兩岸的百年荔枝樹依然勃發(fā)生機。走進位于橋頭的陳漢卿工作室,時光一下子被滿屋的老物件拉長了。
作為專職畫家,陳漢卿近一個月沒創(chuàng)作新作。“我察覺到自己又到了一個關口,該換個創(chuàng)作思路了。”熟悉陳漢卿的人都了解,他幾乎每過一段時間就要調(diào)整自己、顛覆自己。在外人看來,這似乎就是一種善變,但在他看來,“我不能容忍作品出現(xiàn)程序化的苗頭,總在試圖尋求表現(xiàn)語言與精神訴求的最佳結合,在不斷思考與試驗的過程中逐漸完善自我,讓作品更真誠更貼切”。
2019年,陳漢卿的油畫作品《藍色家園之龍眿·生息》入選第八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榮譽不小,但他覺得這是一種激勵,如何真實地面對自我,畫些屬于自己的東西則更加重要。
陳漢卿出生在莆田南日島,海島賦予他一顆不大安分的心。1991年,陳漢卿進入學校學習美術教育,后來在當?shù)匾凰W擔任美術老師。常年窩在海島一隅,交流空間極為有限,陳漢卿覺得這對創(chuàng)作不利,于是決心走出去。
幾年莆田,幾年廈門,從古典到寫實,從寫實到意象表現(xiàn),再到當代意識的融入,陳漢卿逐漸玩起屬于自己風格的東西。
在他的諸多作品中,一把紅色的梯子是重要的符號。它連接天上地上,連接人和魚,也連接起大海和陸地。陳漢卿介紹它是理想主義的象征,可借由它通往某個神秘的國度。“當初第一次畫的時候,不是預先設計好的,只覺得那把梯子是當下最合適的,且除此沒有可替代的。”沒想到,后來就一直沿用下來了。
畫了近30年的當代油畫,回頭看,陳漢卿才意識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總是與海相關。以他的《藍色家園系列》為例,自從2016年切入這個主題,陳漢卿已前后創(chuàng)作了幾十幅。這個系列用色彩當主題,“藍色代表海洋,海是家園,船也是家園”。
陳漢卿回想小時候,因為爺爺在造船廠工作,他就總是往海邊跑,看爺爺造船,還偷偷下海游泳。“那時候,覺得海真大,船真高,海水真好玩。雖然,最后回家總免不了大人的一頓罵,但有海相伴的童年,樂趣無窮。”
現(xiàn)在,創(chuàng)作之余,陳漢卿也會畫上幾筆水墨,權當調(diào)劑。學生時代,陳漢卿的老師看出他更具國畫天賦。“但我還是遵從我的內(nèi)心,我知道油畫的表現(xiàn)力,更適合我自己。”
最近,陳漢卿開始對老物件上了心。近期他想出門走走,考慮接下來的作品能呈現(xiàn)莆田的古民居、歷史古跡。不過,和以往一樣,陳漢卿還是會不時回到海島,找找創(chuàng)作的靈感。他說,接下來,他還會運用其他形式,延續(xù)《藍色家園系列》創(chuàng)作,畢竟,在他的心中深藏著一個海的靈魂。(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俞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