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東方,錢江潮涌,弦歌浩蕩。
10月8日,杭州第19屆亞運會正式落下帷幕,象征亞洲大團結的亞運之火在錢塘江畔緩緩熄滅。
在為期16天的比賽中,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與激情洋溢的體育盛會交相輝映。賽場上,39名來自福建的運動員以夢想為帆、以奮斗作槳,共42人次奪得25枚金牌、17人次奪得8枚銀牌、5人次奪得5枚銅牌,并在射擊和舉重兩個大項上創(chuàng)造三項新的亞運會紀錄,獲金牌人次位列全國第二,實現了參賽成績和精神文明的雙豐收。
25枚金牌也突破了福建在2010年廣州亞運會和2014年仁川亞運會時創(chuàng)造的最高紀錄——17枚金牌。
在錢塘江畔,福建體育猶如奔騰的浪花,譜寫出一曲勇立潮頭的壯麗篇章。
高熱度——
突破自我 彰顯實力
在有著“大蓮花”之稱的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葛曼棋和林雨薇用福建速度制造了本屆亞運會最感人的話題。
在將女子田徑直道的兩枚金牌收入囊中之后,葛曼棋、林雨薇淚灑跑道,只因為她們在過去將近一年的時間里,咬牙穿過彷徨的時光,完成了和去年因心梗不幸去世的恩師劉朝旭“在亞運會奪冠”的約定。
28歲的林超攀在完成亞運會比賽之后立刻馳援遠在安特衛(wèi)普參加世錦賽的中國體操男隊;歐烜屹、翁泓陽頂住壓力,幫助中國羽毛球男團實現3∶2的驚天逆轉;李發(fā)彬剛剛結束世錦賽的比賽,就登上亞運賽臺,以創(chuàng)造兩項亞運會紀錄的表現,為中國舉重隊奪得第一枚金牌;龍舟比賽,8名福建選手登艇,奪得兩金一銀,創(chuàng)造了中國男隊在該項目上的歷史最好成績;陳情緣、黃芊芊敢于亮劍,幫助中國隊以34∶31擊敗韓國隊,時隔29年后再次奪得女子花劍團體金牌……
賽場上,福建體育健兒除了展示高超的競技實力,更呈現出敢拼會贏、謙遜務實的精神風貌。
突破自我的極限,擊破歷史的界限,打破時間的局限,當每個個體實現突破的涓涓細流匯入大江大河,最終達成的是福建體育健兒在杭州亞運會金牌總數和全國排名的歷史性突破。
高水平——
布局合理 全面開花
本屆亞運會,福建共有39名運動員取得14個大項41個小項的參賽資格,參賽運動員數、參加項目數創(chuàng)福建參加歷屆亞運會新高。在參賽項目創(chuàng)造新高的同時,福建運動員在41個小項中的25項獲得金牌,奪金率61%。
其中,舉重、羽毛球、擊劍、武術套路等傳統(tǒng)優(yōu)勢項目依然保持強勢,共有18名運動員入選,占比高達47.4%。此外,射擊、皮劃艇、體操、帆船帆板等潛力項目也逐漸成為福建競技體育不斷實現突破的支點。
成績并不是偶然。近年來,省體育局堅持從省情出發(fā),走精兵備戰(zhàn)路線,在擴大基本盤、做大優(yōu)勢項目群的同時注重打造攻關復合型團隊,把有限的資源集中用在重點項目、重點運動員身上,取得明顯成效,并且設立競技體育專項保障經費,在經費有限的前提下,加大對競技體育經費投入。
此外,福建加大科技助力,建成數字化體能訓練中心,搭建復合型訓練管理團隊,建立并提升馬江舉重基地、東山帆船帆板基地等國家級訓練基地10個,通過“筑巢引鳳”為福建體育健兒創(chuàng)造更多同場切磋、共同提高的機會。
隨著杭州亞運會大幕徐徐落下,等待福建健兒的將是下一個光榮與夢想。而對未來的期待,也來自福建競技體育在布局思路更新、訓練手段創(chuàng)新上的探索和實踐。
高起點——
完善體系 夯實塔基
杭州亞運會上的25枚金牌,不僅凸顯了福建競技體育的高度,也展示著福建競技體育人才儲備的厚度。
在寧波象山亞帆中心,2000年出生的陳靜樂以所有16輪預賽均名列榜首的成績,奪得了個人首枚亞運金牌;在射擊飛碟比賽中,2004年出生的江伊婷打破亞運會資格賽紀錄,集齊金銀銅三枚獎牌;而39人中年紀最小的陳梓桓生于2007年,他在龍舟比賽中擔任鼓手,奪得兩金一銀……亞運會是一場關于福建競技體育的“青春風暴”。
根深才能葉茂,永遠是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中的真理。近年來,省體育局主動探索建立運動項目特色縣(市、區(qū)),加強后備人才培養(yǎng),建立上下互動平臺。
統(tǒng)計數據顯示,第十七屆省運會周期福建青少年運動員注冊約4.3萬人,第十八屆省運會周期福建首次注冊青少年運動員約5.1萬人,同比增長18.6%,促進青少年參與競技體育的覆蓋面更廣、基數更多。
同時,通過搭建省、市、縣、校四級縱向賽事平臺,打造錦標賽、冠軍賽、中學生聯(lián)賽、分站賽、巡回賽等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去年,全省舉辦省級青少年體育賽事32場,參賽人數超3萬人次。今年,這兩項數據預計達到50場和5萬人次。
開門辦體育也不斷成為福建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有益補充。福建在去年舉行的第十七屆省運會上首次設置社會俱樂部組,通過省級賽事進一步拉動市級聯(lián)賽,充分調動社會參與后備人才培養(yǎng)的積極性,拓寬后備人才社會選材面。
在福建入選亞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的39名運動員中,“00后”達到14人,占比35.9%,他們累計收獲11金、4銀、2銅,占福建金牌數的44%。
這些新生代的出色表現,顯示出福建體育人才梯隊建設的良性循環(huán),也使得本屆亞運會成為福建競技體育面向未來的更高起點。
走下領獎臺,一切從頭來。
對于不足10個月后就要開幕的2024年巴黎奧運會來說,杭州亞運會只是一塊“試金石”。經過亞運會的砥礪,福建體育從中收獲了驚喜、發(fā)現了問題、堅定了信心。從錢塘江畔望向埃菲爾鐵塔,福建體育健兒將收拾行囊,重新上路,期待在更高更寬廣的舞臺講述新的福建體育故事。(記者 肖榕)
來源:福建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