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秀英與孫女一起為先烈掃墓
臺海網(wǎng)6月29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李大榮 通訊員 盧椿祿 文/圖)許益飛,龍巖永定區(qū)峰市鎮(zhèn)俄生村人,關于他的英勇事跡,一直在當?shù)乜诳谙鄠鲾?shù)十年。87年來,他的嫂嫂祖孫三代接力,為其守墳掃墓、祭祀,在當?shù)匾秊槊勒?。而烈屬心中始終有一個念想,希望能將許益飛的墳墓移到烈士公墓中。
據(jù)史料記載,許益飛,又名許益輝,曾在廣州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在迎接南昌起義軍、井岡山會師中,多次見到毛澤東、朱德,聆聽偉人教導,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后被任命為中共梅縣松江區(qū)委書記、赤衛(wèi)隊長。1930年,許益飛在探望紅四軍傷員時,遭遇反革命家屬告密被捕,其間受盡酷刑,慘遭敵人凌遲活剮、殺頭挖心,終無所畏懼,不叛黨,不泄密,壯烈犧牲,年僅27歲。
87年來,他的嫂嫂劉有娣,攜養(yǎng)女許養(yǎng)娣和孫女許秀英一起,祖孫三代接力,一直為革命先烈守墳掃墓、祭祀。如今60歲的許秀英說,解放前每年清明節(jié),奶奶都會帶著母親許養(yǎng)娣躲過敵人關卡,翻山越嶺步行20多里為烈士掃墓。1972年,劉有娣老人走了,許養(yǎng)娣體弱多病無法遠行,許秀英挑起了祭祀的擔子。
1998年,當?shù)亟藁┧畮祀娬?,許益飛烈士墳墓處于庫區(qū)淹沒區(qū)內,許秀英夫妻只得再挖起烈士金罌,移葬于烈士家鄉(xiāng)一處較高山岡。如今,許秀英又帶著兒女和孫女堅持掃墓。
許益飛的外甥、今年80歲的陳老先生說,由于棉花灘水庫電站建設,村里絕大部分人都已搬離,俄生村幾乎成了“孤島”,烈士的墳墓雖暫不會被淹沒,卻讓人擔心,掃墓也異常艱難。他表示,希望能將先烈的墳墓,移葬到永定城區(qū)烈士公墓中,供后人瞻仰,了卻烈屬心中一個念想。
昨日,永定區(qū)民政局相關負責人黃先生表示,目前已和他們溝通,同意將許益飛的墳墓移葬至烈士公墓,并刻上“許益飛烈士墓”,供后人瞻仰,他們隨時可以行動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