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3月27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道 3月18日,武平縣中山鎮(zhèn)上嶺村,陰雨綿綿。從村部通往賴家,是一條泥濘的小路,賴平華沒有房子,現在借住在弟弟家中。見到賴平華時,她已經在門口候著。由于被硫酸毀容,她的臉滿是結痂,雖然看起來有些猙獰,但總是掛著燦爛的笑容。
出外打工,突然遭遇變故
1978年春,賴平華出生于上嶺村。父母都是農民,雖有幾畝薄田,但土地貧瘠,時常入不敷出。對于拮據的家庭來說,上學是一種奢望。因此,包括賴平華在內的三兄妹,均只有小學文化。
“我在家里排行老二,從小就干農活,挑水打柴、洗衣做飯、插秧種菜、養(yǎng)雞喂豬,樣樣都干過。”在賴平華童年的記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起早貪黑地干活。在農村,既懂事又會干活的姑娘,向來都是受歡迎的。1998年,不到20周歲,賴平華就嫁人了。此后幾年間,兩個女兒相繼呱呱落地。同樣是幾畝薄田,一片山林,夫妻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家4口的日子,雖稱不上富足,但溫馨幸福。
“我前夫很能干,但孩子長大了,各項開支漸增,他決定去外面闖蕩一番。”賴平華說,2009年初,她隨丈夫到廣東打工。就在這年冬天,意外發(fā)生了。“那天傍晚,我在公園散步,突然對面沖出一陌生男子,用一個裝著液體的袋子朝我砸來,瞬間感覺熱浪來襲,皮膚像火燒,疼痛不已。”賴平華說。
痛倒在地的賴平華,吸引了很多圍觀群眾,有好心人報了警,撥打了急救電話。雖經搶救,被硫酸潑到的賴平華保住了生命,但漫長而又昂貴的康復治療,讓這個家庭不得不負債10余萬元。“后來公安雖破了案,但當事人窮困潦倒,無法支付賠償款,至今還在監(jiān)獄中服刑。我也不清楚他為何害我。”賴平華說。
走出陰影,掌握一技之長
出院后,賴平華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臉部皮膚大面積毀容,眼睛和雙手被嚴重損害,半米外是一片模糊世界,20公斤的物件也拿不起。
突如其來的變故,讓賴平華接受不了,她的性格也發(fā)生巨大轉變,變得孤僻、敏感而焦躁。由于生活無法磨合,經過雙方協(xié)商,她與丈夫離婚,債務全由丈夫承擔,女兒一人撫養(yǎng)一個。 2011年,無依無靠的賴平華帶著小女兒回到老家,投奔父母。作為嫁出去的女人,在村里她沒有田地,但這個生養(yǎng)她的地方,卻用另一種方式接納了她。
“她剛回來的時候,性格非常孤僻,整天躲在房間里,一天都不說一句話。”上嶺村村支書程七蘭說,為幫助賴平華重拾生活,她和鎮(zhèn)村干部一有空就去賴家看望,做心理疏導工作,用了快2年的時間才見成效。特別是2014年以來,縣里將賴平華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來自各界的關心就更多了,如今已經徹底走出過去的陰影。
程七蘭所言非虛。3月18日,記者來到賴家,見到了賴平華。雖然她的臉看起來依然猙獰,但燦爛的笑容一直掛著嘴邊,舉止談吐大方得體。“謝謝你們的關心,請進來坐!”賴平華邊走邊說,“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我感覺世界都要塌了,對人生充滿了絕望,甚至想一死了之。是鎮(zhèn)村干部和親友的愛,讓我挺過了難關,想通了很多事情,變得勇敢而堅強。”
事實上,賴平華能有這樣的轉變,除了來自社會的關愛,更多的是因為掌握了一技之長——養(yǎng)竹鼠。正是靠著養(yǎng)竹鼠,她去年實現了脫貧,收入達到2萬多元。
實現脫貧,要讓他人致富
“竹鼠的主食是竹子,你視力和行動不便,怎么辦?”記者問。“我雖然看不清世界,但心里充滿陽光,喂養(yǎng)竹鼠更多的是用心。”賴平華說,“這幾年來,我通過交流探討,學習到了很多養(yǎng)殖技術。還有就是要感謝親人和鄰居的幫助,因為竹子都是他們利用空閑時間,義務幫忙砍伐運送到我這里的。我主要負責把竹子鋸短,然后用刀削成一小片一小片,然后喂養(yǎng)照料即可。”
賴平華養(yǎng)竹鼠,在當地早已不是新鮮事,這是2014年鎮(zhèn)政府認真研究后,給她設定的脫貧路。如今,賴平華養(yǎng)竹鼠的技術已經成熟。去年,當地政府還給她貼息貸款3萬元,用于擴大養(yǎng)殖規(guī)模,并且安排了結對幫扶的專家指導,以備急需。
“養(yǎng)竹鼠這東西,特別要注意保暖和保持干燥;喂養(yǎng)的食物也有講究,水分太多容易拉肚子,太干又容易缺水。”賴平華說,去年她養(yǎng)殖了300多只竹鼠,成活率達到了95%以上,年底賣完后就收入了2萬多元。
對于養(yǎng)殖戶來說,光有技術不行,還必須找到市場銷路。不過,賴平華不用考慮這些,因為鎮(zhèn)政府早就想到了。他們在全鎮(zhèn)范圍內成立了一個養(yǎng)殖合作社,并且搭建了一個電商平臺,包括賴平華在內的貧困戶,他們的農產品將被優(yōu)先銷售。
利用去年攢下來的2萬多元,賴平華今年初就有了新打算,那就是繼續(xù)擴大規(guī)模。為此,經過鎮(zhèn)村干部的協(xié)調幫助,如今新的養(yǎng)殖場地已經審批下來。
“馬上就要動工了,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新場地,一年養(yǎng)殖1500只竹鼠不成問題。”賴平華說,“我還有更遠大的目標,那就是開竹鼠養(yǎng)殖交流班,把多年積累的經驗分享給更多村民,帶動更多人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