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和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報告》上撰文表示,他們對成熟的皮膚細胞進行重新編程,培育出了人類的精子。盡管這些精子目前還需要進一步成熟才能受精,但研究人員表示,最新研究或有助于科學家們盡快找出治療不孕不育癥的新方法。
負責這項研究的西班牙巴倫西亞不孕不育研究所科學主管卡洛斯·西蒙表示,目前,全球約有15%的不育夫婦需要求助于捐贈的精子或卵子,他們希望為這些人找到解決辦法。西蒙說:“我們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在這些沒有配子(生殖細胞)的人體內(nèi)制造出配子”。

巴倫西亞不孕不育研究所是西班牙最大的專注于生殖研究的機構。這項最新的研究是該所與美國斯坦福大學合作研究的成果,也是受到了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和英國科學家約翰·戈登此前研究的啟發(fā)。2012年,山中伸彌和戈登由于發(fā)現(xiàn)成熟細胞可被重新編程為類似胚胎的干細胞而被授予諾貝爾生理或醫(yī)學獎。
在實驗中,西蒙領導的團隊與美國斯坦福大學科學家通過引入9種制造配子必不可少的基因混合物,設法對成熟的皮膚細胞進行了重新編程。一個月內(nèi),這些皮膚細胞“變身”為能發(fā)育成精子或卵子的胚芽細胞。但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這些胚芽細胞不能受精。
西蒙說:“這是一個精子,但它需要進一步的成熟階段來變成一個配子。這一研究成果僅僅是個開始,我們還需要進行更多測試,因為這事關一個生命的降生。”
今年早些時候,中國南京醫(yī)學院的科研人員已經(jīng)成功在小鼠身上做實驗,不僅將皮膚細胞轉化成精子,并孕育出小鼠寶寶,而且皮膚細胞受精后的小鼠寶寶還能像正常小鼠一樣繼續(xù)繁殖后代。但是西蒙表示:“人體和鼠體畢竟還是不同的,需要更加漫長的過程。”
全球每7對夫婦中,就有1對無法生育。盡管不孕不育傳統(tǒng)通常被認為是女性的問題,但是男性的問題同樣不可忽視。專家認為,體外受精確實能夠幫到一些人,不過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對不孕不育束手無策。這項研究或許能促進新藥物的研制,給他們帶來新的希望。
值得注意的是,科研人員還必須考慮法律問題,因為與創(chuàng)造人造胚胎有關的技術,目前只在少數(shù)幾個國家獲得許可。西蒙說:“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12年,原本準備討論人造胚胎技術的胚胎干細胞會議在倫理人士的抗議中被迫取消。但是英國《經(jīng)濟學人》雜志近日刊文稱:“現(xiàn)在,所有的科研人員和道德戰(zhàn)士似乎都開始希望推動胚胎技術的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