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費在中國GDP中的份額開始上升。圖為北京街頭一名行人從商場櫥窗前走過。(法新社)
西媒:中國人對經濟保持樂觀 消費信心“驚人強大”
參考消息網3月29日報道 外媒稱,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增速逐步放慢和金融市場的動蕩似乎都未能影響到普通百姓,至少目前看來是這樣。國內外一些機構開展的調查顯示,對中國經濟的疑問并未波及大部分中國人。這種普遍的樂觀主義促使中國人日益擴大消費,這對于向著促進內需的發(fā)展模式過渡的經濟體來說是個好消息。
據(jù)西班牙《國家報》3月27日報道,麥肯錫咨詢公司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近年來中國消費者的信心保持“驚人的強大”,55%的受訪者相信自己的收入在未來5年內會有大幅度增長,只比2012年低了不到兩個百分點,并且遠遠高于美國(32%)和英國(30%)的比例。尼爾森市場研究公司發(fā)布的信心指數(shù)顯示,中國人對經濟的樂觀態(tài)度從2010年以來幾乎沒有發(fā)生變化,盡管中國經濟增長率在這一階段從10.4%下降到6.9%。2015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66.4%。
報道稱,中國人有這種相對平靜心態(tài)的主要原因是工資在持續(xù)上漲,國家仍在創(chuàng)造新的就業(yè)崗位。艱難的工業(yè)轉型和一些行業(yè)面臨的就業(yè)崗位喪失削弱了受影響較大地區(qū)的信心,但影響卻在其他地區(qū)得以抵消。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教授朱天(音)表示,需要注意的是,中國經濟仍在以接近7%的速度在增長。顯然企業(yè)的利潤會受到影響,但這只會轉化為投資減少,而不是降低工資。工廠關閉的確很糟糕,但又有很多新工廠開工了。
新成立的企業(yè)以服務業(yè)為主。2015年和大學同學合伙開辦旅行社的紀易(音)說:“我們不擔心生意。我們決定自己開公司是因為它有潛力:現(xiàn)在人們越來越喜歡旅游,想認識世界……而且不像以前那么貴了。”在剛剛過去的春節(jié)假期,人均大約8000元的歐洲15日游在短短幾天內就賣出了數(shù)百單。
紀說:“有些行業(yè)肯定會走下坡路,但我們這行肯定會越來越好。”
報道稱,盈迪德公司等國際大品牌也打算擴大在中國的業(yè)務。該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巴勃羅·伊斯拉日前表示,中國對企業(yè)的發(fā)展來說依然“至關重要”,今年打算新開60家店。麥肯錫公司的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消費者正在改變習慣,在旅游、服裝和休閑娛樂方面的花費越來越多。
分析家認為,股市動蕩沒有影響到消費,因為中國家庭的收入對市場變化的依賴性很小。朱天表示,房地產市場和消費的關系要更密切些,因為住房是中國家庭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近期房價上漲也有助于提振信心。另一方面,中國人普遍相信政府會履行未來幾年內經濟增長方面的承諾。
報道稱,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表示,經濟要糟糕到一定程度才會影響到消費,因為消費在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例在36%左右,遠低于西方國家的60%。他認為,未來“還有很大的空間”。如果能夠建立起有保障的社會保障體系,中國人會有更大的消費動力。(編譯/何冰)(來源:參考消息網,原標題:調查稱中國人對經濟保持樂觀 消費信心驚人強大,原網址:http://finance.sina.com.cn/consume/xiaofei/2016-03-29/doc-ifxqswxn6497439.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