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夔
8月1日中午,廈門一些微信公眾號、微博都轉(zhuǎn)發(fā)一條消息:“萬達西站和市行政服務(wù)中心站出現(xiàn)共享零錢,每人限取3元。”配圖顯示,公交車站旁豎著一塊泡沫板,寫著“如果你急需用錢,請自取,每人最多3元”的字樣,板前紙箱上放著一堆1元錢硬幣。(8月2日臺海網(wǎng))
先講一個小故事:話說宋太祖趙匡胤年輕時在一個炎熱的夏天打了敗仗,單槍匹馬沖出重圍后看到一個賣西瓜的攤點,一口氣吃了幾斤西瓜。賣瓜老人向他要一文錢時,趙摸遍全身找不出一文錢,囧得面紅耳赤。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確實,事有不巧,身邊剛好沒帶錢的事情不少人都碰到過,而這幾天在廈門朋友圈刷屏的“共享零錢”,卻能夠較好地解決這種尷尬。
“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房間”最終還是為了牟利,是一種生意。而這個“共享零錢”卻是公益的。就像廈門的策劃執(zhí)行者所言,可以讓在惡劣環(huán)境里辛勤工作的環(huán)衛(wèi)工人,拿著硬幣去買瓶水喝;甚至讓街上已經(jīng)餓了幾天的流浪漢,拿著硬幣去買個面包吃。
而且如上所述,每個人都可能有“被一文錢難倒”的時候,比如坐公交忘帶零錢。這時候就可以從“共享零錢”里取幾枚硬幣,解決一下燃眉之急。如果能夠推廣,在城市里放上幾處“共享零錢”,不僅能救人之急,更能彰顯一個城市的愛心和溫暖。于人于己,皆大歡喜,何樂而不為呢?
在廈門的短短實驗還是比較成功的,不但沒有人拿走太多,而且還有不少市民把錢投進紙箱。應(yīng)該說,“共享零錢”也寄托著情懷和向往,如果能夠有某種長效機制,可以保證其運行起來,想來善莫大焉。
